今年3月初,隨著中心提出要加快 5G 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新基建備受關注。根據中心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新基建涉及七大領域:5G、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其具體應用是新能源汽車)、特高壓和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獵聘大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新基建七大領域的相關在線職位增長迅速,總體比2021年一季度增長了42.96%。
全文共計3015字,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來源| 科技日報、獵聘大數據(轉載請注明來源)
作者| 金鳳
編輯| 葉小玉
5G職位同比去年增長81.9%,工業互聯網增長為74.64%,大數據、人工智能同比增長45.46%和43.20%……新基建究竟有多火,通過這串飛揚的數據,或可管中窺豹。
近日,獵聘大數據研究院推出《2020Q1報告:大數據解析疫情對中高端人才招聘與求職的影響》(以下簡稱《報告》),數據顯示,新基建七大相關領域職位,總體比2021年一季度增長了42.96%。
以濃濃的“科技范兒”支撐起的新基建,在疫情期間,以技術創新和信息網絡優勢,打通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的“任督二脈”。后疫情時代,新基建能否繼續厚積薄發,人才儲備是要害。
多位專家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5G、人工智能行業的高端人才依然緊缺,但人才培養自帶周期,如何調試二者矛盾,還需高校不斷轉換身段。
徐州市民在5G未來體驗館內感受5G“魔力”,江蘇移動供圖
5G、大數據、人工智能崗位井噴
“明年畢業的5G方向的研究生,很近已經有人被公司預定了。”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川,很近頻頻接到學生們的好消息。他所在的移動通信國家通信重點實驗室,承擔了3G、4G和5G移動通信很高級重大項目。
5G,只是新基建七大產業項目之一。它和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新能源汽車、特高壓和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在疫情下的云端求職季,可謂七劍下天山。
近日,在獵聘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報告》中,5G在線職位同比去年一季度增長很高,超80%,其次是工業互聯網,同比增長為74.64%;大數據、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領域在線職位的增長超四成;新能源汽車領域在線職位同比增長2.56%……
今年3月初,隨著中心提出要加快 5G 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新基建備受關注。根據中心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新基建涉及七大領域:5G、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其具體應用是新能源汽車)、特高壓和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獵聘大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新基建七大領域的相關在線職位增長迅速,總體比2021年一季度增長了42.96%。
獵聘大數據研究院根據新基建七大領域中大眾認知度較廣的、與獵聘平臺重合度較高的五大相關領域,即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新能源汽車,研究這些領域的職位增長及企業發布薪資狀況,為有意在新基建領域大展身手的職場人發掘職業機會。
一、新基建相關領域職位同比增長
5G在線職位同比增長很高,超80%
從五大領域的在線職位同比增長來看,各領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5G增長很快,比2021年一季度增長了81.90%;其次是工業互聯網,同比增長為74.64%。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同比增長分別為45.46%、43.20%,位居第三和第四;新能源汽車領域在線職位同比增長為2.56%,增長很慢。
5G可實現增強虛擬現實、視頻直播、海量物聯網設備接入、遠程醫療、自動駕駛、智能制造、新型聰明城市等典型應用,在疫情下可進一步方便人們的工作與生活。2021年全國5G基站已超過13萬個,用戶規模呈百萬級別增長,這為今年一季度5G領域用人需求的逆勢上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工業互聯網是未來制造業競爭的制高點,近兩年在GDP中的比重不斷增高,帶動的新增就業崗位達
到數百萬。
大數據為把握人們的行為軌跡,及動態健康,保障大規模的算力,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人工智能的應用則體現在眾多的無接觸互動中,如人臉識別、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等方面,保障了人們疫情期間生活和工作的正常運行。這兩個領域的人才長期處于緊缺狀態。疫情前期,各地限行,工廠延緩開工,這些都影響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各地陸續解封、放開交通管制后,3月的汽車銷量好于2月,新能源汽車因其環保、便捷被更多人所接受,在汽車市場逐漸回暖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人才需求會被進一步激發。
二、新基建相關領域企業薪資
工業互聯網很高,平均企業月薪為1.85萬元
從五大領域2020年一季度平均企業月薪來看,工業互聯網很高,為1.85萬元,同比下降34.27%;人工智能領域、大數據的平均企業月薪位居第二和第三,為1.77萬元、1.72萬元,同比下降14.05%、11.60%。5G和新能源的平均企業月薪位居第四和第五,為1.54萬元、1.41萬元,都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升幅為13.47%、4.66%。
三、 新基建相關領域發布的核心職能企業薪資
1、5G:無線/射頻通信工程師平均企業月薪很高,為1.88萬元
5G領域2020年一季度發布的核心職能平均企業月薪很高的均為技術性職能,其中無線/射頻通信工程師企業月薪居首,為1.88萬元,比位居第二至第五的嵌入式軟件開發、通信技術工程師、Java、硬件工程師高出0.32萬元、0.35萬元、0.38萬元、0.39萬元。
2、人工智能:架構師平均企業月薪很高,為2.91萬元
人工智能領域位居前五的核心職能平均企業月薪都較高,為2萬左右及以上。架構師的平均企業月薪很高,為2.91萬元;WEB前端開發工程師為1.90萬元,排名第五。
3、大數據:架構師平均企業月薪以2.87萬元領先
在大數據領域核心職能平均企業月薪前五中,位居前三的是架構師、算法工程師和產品經理,為2.87萬元、2.36萬元、2.00萬元。Java、
運營經理/主管的平均企業月薪均為1.71萬元,并列第四。
4、新能源汽車:汽車動力系統工程師平均企業月薪很高,為1.86萬元
新能源汽車領域核心職能平均企業月薪很高的前五職能區間為1.31萬元-1.86萬元,其中很高的是汽車動力系統工程師,為1.86萬元。
5、工業互聯網:Java平均企業月薪很高,為3.77萬元
在工業互聯網領域中,核心職能平均企業月薪很高的是Java,為3.77萬元,架構師的平均企業月薪為2.09萬元。其他幾個職能均低于2萬元。
四、新基建相關領域城市企業薪資
1、5G:上海平均企業月薪很高,為1.78萬元
5G領域平均企業月薪很高的10個城市均不少于1.30萬元,其中上海很高,為1.78萬元,北京緊隨其后,為1.77萬元。南京位居第三,為1.65萬元; 和 并列第四,為1.54萬元。
2、大數據:北京平均企業月薪很高,為1.95萬元
大數據領域平均企業月薪很高的是北京,為1.95萬元; 位居第二,為1.92萬元。上海排名第三,為1.81萬元;杭州、 并列第四,為1.56萬元。
3、工業互聯網: 平均企業月薪很高,為2.31萬元
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城市平均企業月薪排名前五的城市為 、北京、 、杭州、天線貓,均超2萬元,其中 很高,為2.31萬元。其他城市平均企業月薪均低于2萬元。
4、人工智能:北京平均企業月薪很高,為2.09萬元
在人工智能領域,2020年一季度平均企業月薪很高的城市是北京,為2.09萬元;上海以微小的差距位居第二,為2.02萬元。東莞位居第三,為1.92萬元。
5、新能源汽車: 平均企業月薪很高,為1.83萬元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 、北京位居前二,平均企業月薪為1.83萬、1.81萬元。上海、 、蘇州位居第三、第四、第五,平均企業月薪為1.69萬、1.53萬、1.51萬元。
雖有疫情存在,然而也擋不住新基建領域的迅速發展。新基建領域的科技元素、具有競爭力的薪資及較好的發展前景,都孕育著大量的職業機會,幫助相關職場人走向更好的職業路徑。
新基建領域招聘崗位的井噴,可以從各地的投資重點項目中找到答案。廣東省2020年總投資5.9萬億元的1230個重點項目中,高速鐵路、城際軌道交通等鐵路工程,總投資額將達5683億元,今年將投資531億元。
在江蘇今年計劃實施的省重大項目中,涉及創新載體項目年度計劃投資87億元,涵蓋網絡通信、人工智能、新能源、光電產品研發等20個項目。與5G相關的項目預計投入160億元。
其實,“新基建”的概念由來已久,早在2021年底召開的中心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明確了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2021年,“加快5G商用步伐和IPv6(互聯網協議第6版)規模部署,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融合應用”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疫情發生以來,人工智能在疫情監控、體溫檢測、病毒檢測、復工復產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5G+遠程醫療、智能醫護機器人、無人消毒、遠程教育、在線辦公等應用加快實施,為廣大用戶帶來了更加直觀的5G體驗。
中國人民大學數字經濟研究中心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彭麗紅表示,應加快高校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數據治理等相關專業設置,鼓勵開展部分傳統專業與信息技術、互聯網、大數據專業的跨學科融合試點,適應數字經濟以及新基建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高端人才緊俏
人才培養需廣基礎重特色
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支撐產業發展,人才是要害。2021年,全國共有35所高校獲批設置人工智能本科新專業,101所高校獲批設置機器人工程專業。
但相關報告顯示,中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超過500萬人。“目前國內人工智能的高端人才緊缺,人工智能專業還沒有成熟的人才培養方案,各校根據各自的學科基礎,進行人才培養,有的高校偏重基礎理論,有的強調面向人工智能應用。”東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執行院長耿新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人工智能專業的首批本科生目前也只就讀二年級,但行業對人才的渴求,導致攻讀人工智能方向的研一研二學生,現在已經被一些公司“預定”了。南京一位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在讀二年級,就被一家公司的研究院“相中”,許以年薪百萬。
“人工智能專業的目標,目前還不是很明確,我認為是要形成知識體系,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促進多學科交叉融合。”耿新認為,該專業的學生,需要有扎實的數學基礎,同時要懂得計算機編程、機器學習、模式識別等通用技術,還要懂得視覺、語音處理、大數據分析。此外,涉及人工智能應用的相關專業例如機械專業,也可以在教學中融入人工智能的內容,推進智能制造的發展。
在張川看來,驅動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技術之一、5G,也面臨高端人才供不應求的現實。“5G相關行業有比較高的技術門檻,而且對實踐能力的要求很高,目前對高端人才的需求量很大,這些人才除了要有具備扎實的數學、物理基礎,嫻熟把握信號處理、通信原理、隨機過程、硬件設計等領域的相關知識,能同時處理軟件、硬件問題,了解人工智能、算法,以及在軟件或硬件上如何實現通信等技術。目前行業內能兼具軟硬件設計能力的人才不多。”張川說。
新基建既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也是激發全球競爭力的勝敗手。以技術創新為驅動的新基建瞬息萬變,而高校的人才培養自帶規律和周期,如何抓住這一時代機遇?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教授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高校在人才培養時,要盡可能采取“寬基礎、通用性、特色化”的培養模式,讓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廣博,以適應未來的選擇。同時,需在寬口徑培養的基礎上增加特色課程,與瞬息萬變的社會需要接軌,讓學生在就業時更有競爭力。


上一篇:你了解過互聯網對于我們的重要性嗎
下一篇:互聯網的時代離不開單飛網
如果您覺得 新基建搶人工業互聯網高端人才月薪3.77萬起 這篇文章對您有用,請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5862.html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5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