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的發展讓人類社會從物理世界邁入數字世界。20世紀90年代,數字革命方興未艾,開啟了第一次數字經濟的熱潮。其中,數字技術主要在消費領域進入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門戶網站、在線視頻、在線音樂、電子商務等主要商業模式的終端用戶幾乎都是消費者,這一階段也因此被稱作“消費互聯網”。
如今,網絡連接已從人人互聯邁向萬物互聯,技術應用從側重消費環節轉向更加側重生產環節。以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信息技術,開始加速滲透到企業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供給鏈治理、客戶服務等各個環節,隨著消費互聯網紅利的逐漸減退,產業互聯網已蓄勢待發,以推進數字經濟發展邁向新的高級階段。
事實上,數字經濟并非是單純的產業革命,它革新了價值創造的方式,再定義了價值分配的過程。從第一次數字經濟熱潮到當下數字經濟發展邁向新階段,正同步著消費互聯網邁向產業互聯網,也將再次更新我們的生產和生活。
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
傳統產業的構架呈現V字形,一邊是供給側,另一邊是需求側,中間則是作為供需雙方中介的商品或服務。眾多供給商與大量消費者分立于兩側,由于彼此之間身份不明難以辨認,加之信息不對稱,進而容意造成交易效率低下和資源浪費。
而消費互聯網因具有資源整天線貓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供需雙方之間的溝通效率。消費互聯網的資源整天線貓勢主要體現在V字形的兩端,供給商與消費者之間的紐帶是商品,在交易完成后關系即告中斷。
由于消費互聯網不考慮商品的生產制造過程,應用場景相對簡單,因而對網絡性能要求相對較低。同時,因為不考慮復雜各異的生產過程,應用門檻低且趨向同質化,所以消費互聯網的發展模式可復制性強,易于迅速實現規模效應。另外,消費互聯網的投資回收期一般較短,更簡單獲得社會資本支持,這也讓消費互聯網在數字技術的支持下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事實上,消費互聯網的發展正是由互聯網企業主導和推動的,它能夠根據商品的檔次和類別快速整合供給商和消費者,本質上屬于平臺模式。而平臺模式具有強大的網絡效應,所有用戶都可能在網絡規模擴大的過程中獲得更高的價值。這就是互聯網的上半場,即消費互聯網的生態體系。

但消費互聯網紅利正在逐漸減退,隨著“互聯網+”趨勢的深化發展,互聯網企業逐漸向以工業為代表的傳統產業滲透,同時傳統產業開始主動擁抱互聯網即“+互聯網”。在這兩股力量的共同推動下,互聯網由上半場的消費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的產業互聯網。
假如說消費互聯網讓站在兩側的供需雙方得以遙相辨認配對,那么產業互聯網則需要下沉讓消費者近距離參與,并讓供給方貼身服務。對于供給側來說,需要下沉到產業鏈的每個環節,穿透企業的邊界,深入企業內部的日常運行層面,在供給側凸顯實體的地位。對于需求側,消費者則參與生產甚至設計、創新等環節。
具體而言,消費互聯網的服務對象是個人(2C)。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面向的市場是8.3億網民,以及14億人口。業界一般通俗地講,產業互聯網的服務對象是企業(2B)。嚴格來說,其服務對象是各類組織,包括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市場主體,以及政府、學校、醫院、其他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它改變社會的生產經營和治理方式。其中,我國僅市場主體就有1.2億戶。
這也說明,產業互聯網是長鏈,從要素到價值,需要由客戶和服務商等多個生態共同體完成。產業互聯網的要素被服務商集成整合為解決方案,提供給作為客戶的傳統企業,依據解決方案,傳統企業可以推動其內部運行的流程乃至流水線上的工序互聯和生態化,很終向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推動產業互聯網深入發展
時下,數字技術和人類生產生活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交匯融合,全球數據呈現爆發增長、海量集聚的特點。數據的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優化了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和消費模式,提高了全要素生產率,推動了諸多重大而深刻的變革,數據也日益成為重要戰略資源和新生產要素。
在這樣的背景下,產業互聯網已成為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重要載體,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高級階段。而產業互聯網既是我國數字經濟方面的不足,也代表了數字經濟的未來。想要推動產業互聯網深入發展,一是需要加快融合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二是實現全價值鏈和全生態的數據打通,三是推動制造業服務化。
首先,無論是產品還是服務,根本上都要滿足用戶的需要才能實現從商品到貨幣的“驚險一躍”。但是由于缺少技術手段的支持,一些企業較難把握潛在用戶以及用戶的需求和消費習慣等信息。
而行業領先的消費互聯網平臺企業往往積攢了海量的用戶資源以及客戶信息。實現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的融合,打通二者的數據連接,不但可以為傳統產業中的企業提供更加精準的用戶畫像,而且通過數據的實時連接,還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
比如,零售企業選址通常會采用人工統計某個商圈人流量和通過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周邊居民的消費特點等傳統方法。但是,這種方式的弊端比較明顯,如低效、誤差大等。而阿里巴巴、騰訊、美團點評和字節跳動等大型互聯網平臺則能通過大數據,為用戶提供某一個地點正確的人員流量、周邊人群的消費習慣等信息,使零售企業選址、上貨品類更加精準。
其次,產業是從事相同性質經濟活動的所有單位的集合,而由于供給鏈、價值鏈跨越不同的產業和企業,往往存在著企業聯系薄弱、數據共享不暢等問題,數據的價值就無法得到充分發揮。

產業互聯網是一個生態共同體,從要素到價值由生態共同完成。推動跨產業互聯,就要建立全價值鏈、全商業生態的企業之間的連接,實現與企業經營相關數據在全價值鏈、全生態的流動。
比如,制造企業通過與供給鏈物流企業建立連接,可以實時把握采購物料和自家產品的正確位置;通過與零售企業建立連接,可以正確把握產品在經銷商處的庫存和銷售情況,并據此適時調整生產。同樣,制造企業也可以根據供給鏈和商業生態中的數據,為相關企業提供金融融資服務。
很后,對于推動制造業服務化來說,事實上,自20世紀80年代末,制造業的服務化轉型就受到了研究者的關注,并呈現不斷深化的趨勢。
制造業服務化,也稱為產品服務系統或服務型制造,指制造企業由主要從事產品生產向提供更多的基于產品的服務轉變的現象。服務型制造是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的產物,服務化是制造業的業態創新。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成熟進一步加快了制造業服務化轉型的步伐,為產品服務系統的模式創新提供了更多可能。其中,推動很終產品的網聯化、智能化則是產業互聯網必要且重要的一環。
網聯化使得制造企業能夠實時把握產品的運行狀態數據,為用戶提供在線檢測和預防性維護服務??梢圆扇“凑债a品的正常工作時間收費的商業模式,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戶的使用習慣從而有針對性地改進產品。智能化是指將經過機器學習練習形成的算法或將專家知識進行軟件化處理后通過云計算或邊緣計算的方式嵌入到產品中,使產品能夠根據外界環境和用戶需求變化提供差異化的服務。
時下,隨著“新基建”的逐步推進,走向產業互聯網深度應用的新契機已經降臨。產業互聯網作為互聯網的下半場和數字經濟的高級階段,也將開啟互聯網發展的新篇章,創新互聯網的未來。
文章來源:天線貓博客
文章標題:從人人互聯到萬物互聯,產業互聯網蓄勢待發
本文地址: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5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