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這個東東,誕生于 1969 年的美國。那時候,它的名字還不叫 Internet,而是 ARPANET,只是一張小規模的校際專用網絡。
后來,到了 20 世紀 80 年代,隨著 TCP/IP 技術的成熟,互聯網逐漸發展成了全球性的網絡,并有了 Internet 的稱謂。
20 世紀末,互聯網迎來了爆炸式的增長,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方式,也造就了許許多多的互聯網巨頭企業,例如谷歌、雅虎、亞馬遜,還有中國的 BAT。
那時候的互聯網,因為計算機軟硬件和通信技術的限制,功能并沒有現在這般強大。人們訪問互聯網,只能發發電郵,看看網頁,逛逛論壇,玩一些現在看起來極為粗糙的網絡游戲,看一些低分辨率的消遣視頻。
進入 21 世紀后,一些嗅覺敏銳的互聯網公司發現,互聯網的作用,并不應該僅限于生活和消費,它還應該可以用于生產和創造。
換句話說,。
于是,這些互聯網公司,就提出了“產業互聯網”和“互聯網 +”的說法。
。
即便不是很早的,也是叫得很兇的。
在互聯網公司看來,當時大家使用的“傳統互聯網”,正確來說,應該叫做消費互聯網。
消費互聯網緊密圍繞消費者。它的主要作用,是幫助人們在衣食住行、社交娛樂等方面獲得更好的消費體驗。
2007 年之后隨著智能手機一同崛起的早期移動互聯網,其實也基本屬于消費互聯網。網絡游戲、視頻追劇、電商購物、移動支付,都屬于居民消費場景。

而。
產業互聯網的早期應用很簡單,就是互聯網公司借助網絡(建網站,做電商,搞 SEO 優化),幫助 B 端(企業)用戶打開銷售渠道,提升銷量。
后來,產業互聯網開始慢慢滲透到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例如供給鏈治理、生產治理、渠道治理、財務、人事等。
如今,通過 ICT(信息和通信)技術,賦能產業企業,實現對信息、資源、資金的整合,降低無效成本,提升產業的運行效率,這就是真正的產業互聯網。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產業互聯網”和“互聯網 +”經常混為一談,但細摳字眼的話,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它強調的是連接,是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例如“互聯網 + 教育”,就是基于互聯網連接所帶來的信息交換能力,削弱信息差,讓教育企業服務快速觸達用戶。
—— 互聯網滲透進企業的骨髓,改善治理、流程、制度和工藝,提升產業效率。
簡而言之,“產業互聯網”更高大上,“互聯網 +”略 low。
21 世紀初,產業互聯網慢慢發展起來的同時,另一個新興事物也開始崛起了,那就是物聯網。
,誕生于 1960 年代的越戰戰場。當時,老美在胡志明小道投放了大量的傳感器,用于監控北越軍隊的物資運送。
到了 80 年代,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大衛?尼科爾斯等人,發明了一臺遠程監控自動可樂機,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臺物聯網設備。但事實上,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 1999 年(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凱文?阿什頓教授)。
物聯網的出現,打開了人類新世界的大門。人們發現,除了人與人之間需要連接之外,人與物、物與物之間,也需要連接。這種萬物互聯,能夠創造更大的價值。
我們該如何理解物聯網呢?
通常情況下,我們提到物聯網,更偏向技術層面。
。
注重,雖然產業互聯網用到較多的物聯網技術,但是,。
2021 年 11 月 26 日,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發布了白皮書《工業互聯網:打破聰明與機器的邊界》,首次提出工業互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的概念。
▲ 白皮書封面
當時,通用電氣 兼 CEO 杰夫?伊梅爾特(Jeffrey R. Immelt)表示:
互聯網改變了我們利用信息和溝通的方式,如今,互聯網還能做更多事情。通過智能機器間的連接并很終將人機連接,結合軟件和大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突破物理和材料科學的限制,改變世界的運行方式。
由此可以看出,工業互聯網是互聯網概念的進一步延伸。工業互聯網的連接對象、使用者、使用場景,和消費互聯網截然不同。
在通用公司的白皮書中,。
Industry,我們都知道,有“工業、產業、行業、生產制造”的意思。Industrial,通常是作為形容詞,意思是“工業的、產業的、用于工業的、工業發達的”。根據韋氏詞典,industrial 還有一個名詞含義,主要指工業生產和服務(industrial production or service)。
通用公司,大家都知道,是一家工業制造業企業。所以,它取名字的時候,腦子里肯定想的是工業。

但我們也應該知道,。
根據咱們國家頒布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21),產業一共分為三類。簡單來說,第一產業是農林牧漁,第二產業是采礦、制造、能源、建筑。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
第三產業的范圍極廣,包括: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教育衛生,文化娛樂等等。
工業是第二產業的組成之一,它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已經下降到三分之一(2021 年為 32%)。我們現在說的數字化轉型,絕對不是單指工業,而是整個百行千業。
所以,從道理上來說,大家在網上看到的很多新聞報道及文章中的工業互聯網,應該是叫“產業互聯網”。之所以叫“工業互聯網”,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產業互聯網”這個詞被某些互聯網企業提前“占用”了,二是我們國家主管部門的名字,叫做“工業和信息化部”。
我個人認為,工業互聯網的叫法,對于工業(產業)互聯網的普及,是有一些影響的。很多老百姓看到和聽到工業互聯網,本能地認為這是工業領域企業的事情,和自己無關。其實,工業(產業)互聯網和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每個行業都要走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道路,都要關注數字化轉型。
▲ 產業大于行業,行業互聯網可以約等于產業互聯網
總而言之,大家假如看到工業互聯網這個詞,第一反應應該是:它到底是狹義的工業互聯網?還是廣義的工業互聯網?
假如只和工業制造有關的,那就是狹義。假如不僅包括工業制造,還包括了第一和第三產業的落地應用,那就是廣義。
下一篇:互聯網稱霸的時代你還在沉睡嗎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5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