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上,無論在哪個細分領域,都存在一些上游的高級玩家。
諸如
抖音百萬粉達人
千人群群主
百度競價者上層玩家
QQ群霸屏者.....
但是,這樣燒資金、燒成本的大玩家究竟是少數
多數人,還是散兵或小工作室為主,玩不起資金與矩形陣營。
本文要介紹的幾種賺錢的思維/方法,就是適合小玩家的玩法。
玩好了,直接收割頂層玩家。
那具體如何做呢?
這個話題,要從幾天前,幾個朋友向我抱怨QQ群霸屏坑人開始。
今年九月份,幾個朋友不知著了什么道,
非要親手創造出幾十個QQ群來霸屏,來證實自己很能干。
我提醒他們,這個東西不是那么好做,他們不信。
就直接去買號、建群、拉人、測要害詞、買管群機器人、提權重、提排名.....
來往返回,折騰了不下三個月,排名怎么都上不去。
前幾天,幾個號好簡單上去了,沒等興奮半天。
又很快被一堆2000人的企業號碾壓下去,找到我叫苦不迭。
我去看了下,發現問題很大。
首先,他們要害詞所對應的霸屏,群號基本都是3-5年的老號
地區選在北上廣等繁華地帶,人數都在2000左右。
可他們的群,大多是500人左右的號,地區選擇也沒什么講究。
原先,以為是要害詞選的不好,就反復的更換,但是測來測去,排名還上去。
他們問我怎么回事?
其實原因很簡單。
你想想,人家都是50個以上的2000人的群,把這個要害詞首頁都霸占了。
而你5個500人的群,怎么會上的去。
即使騰訊作為平臺方沒有明說,它仍然是有流量傾斜的。
試想,平臺有那么多2000人的群可以照顧,為啥要看你幾個500人的群呢?
這也是許多大公司做競價成功,小公司做不成功的原因。
你想想,一個小公司可今天投1500,后天投1000,看到沒什么效果就放棄了。
而大公司不一樣,財大氣粗,可以天天源源不斷投200。
那對于平臺而言,流量誰更加穩定?
肯定是后者。
平臺做為背后真正的莊家,也是以盈利為目的。
大公司給自己插上燒錢的標旗,平臺也樂意收錢
流量自然會往大公司傾斜。
所以,除了幾年前的一些風口,現在做競價、做霸屏都沒有那么好做。
而競價與霸屏,本質上:
是基于要害詞+權重(優質內容/活躍度等)進行對賬號/群進行篩選。
一個要害詞越火,意味著競爭力越大,就越難做上去。
除非你能找到一些競爭力小,但搜索又比較高的要害詞,才能被推上去。
但是,一旦這類要害詞被其他人發現,一大群人蜂擁進來,原先的排名照樣被打回去。
所以,假如你有:
超級耐心、信心
前期有:
啟動資本買一堆太陽號、QQ會員來燒
并且:
能做到沒日沒夜的建群、拉人、測要害詞、掌控活躍度......
霸屏之類可以試試。
假如沒有的話,就要學會借力為自己謀求生存。
所以,本文的主題為:
如何利用高級玩家資源,為自己的項目做嫁衣。
拿QQ霸屏來舉例
很多人說霸屏是上一代網賺圈玩的,現在的人接觸不多。
并且,大部分能做上的人,要么有實力,要么有資金團隊
那么小玩家是不是都玩不過他們?
也不是,小玩家的玩法更多,而且更加隱蔽。
有的你根本就想不到。
之前有個朋友,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玩轉霸屏群。
只是他沒有做去QQ群霸屏,而是動手做了個數據監控軟件。
啥叫數據監控軟件呢?
這個軟件是這樣:一有新人進入霸屏群里面,軟件就會自動捕捉其QQ號
然后再搭配后臺發郵件廣告給新人
很后引導到微信上來成交。
具體原理我解釋下。
首先我們知道,QQ群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有很多(隱蔽)貨源地的聚集地
甚至涉及到灰黑產業。
雖然這類(灰黑)要害詞被屏蔽了很多,但是是禁不完的
只要你熟悉某個行業,還是能通過要害詞,尋找其中隱藏的貨源。
因此QQ群,可以說是整個互聯網上藏污納垢很嚴重的地方。
天天都會有大量的人,以要害詞做為搜索渠道,去查找相關的信息。
而且,這些人的目的性很強、需求很也急切。
絕對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的在QQ搜索的,能搜的,就是非常精準的流量。
對于這些新鮮的流量,剛一進群,就通過監控軟件搭配郵局系統給他發送廣告,然后廣告里面就拋出誘餌,引導用戶加你微信。
不僅完全跳過群治理的限制,達到引流的效果也很好
并且,成交率也很高。
為什么會這樣?
你想想,愿意加你的人,肯定是欲望大、需求急迫的。
這類人,往往更簡單被成交。
而不加你的人,要么需求不夠急切,要么欲望不強
這群人比較理智,得慢慢養熟,因此短期不簡單轉化。
通過這種方式,又恰好排除了不簡單被轉化的人,因此流量更加精準,成交率更高。
另外據我朋友說,這個方式做起來,封號的成本也比較低。
為什么呢?
因為你是通過發郵件的方式給新人,方式非常隱蔽。
首先,新人不知道你從哪個群采集到的他的信息
更不知道是誰在群里監控他
連舉報都沒有辦法舉報,怎么去舉報封號?
就算大量發郵件被騰訊判別為垃圾郵件,很多也就是扔垃圾箱而已,也不會出現封號問題。
而郵箱被騰訊拉黑,也沒什么關系,換個郵箱發就是了。
假如大量發的話,可以用郵局,一個郵局一天可以發幾百封信的。
假如少量的話,可以買郵箱
諸如網易郵箱、新浪郵箱等,幾毛錢一個,也很便宜。
當然,假如軟件能抓取數據
那軟件本身,也能作為引流產品賣,發展自己的代理。
而且,代理的成交率,同樣很高,為什么?
因為代理就是根據你的廣告加過來的,自己親身實踐過
他會想:
這個方法確實可行啊,我自己不就是這樣被搞過來的么?
操作起來也蠻簡單的
我只管前期加群、蹲群就是了,何不試一試?
我朋友,手中有3000多個群,全都是之前加的霸屏群。
對于引過來的流量,利用這種方法直接賣軟件,收入不錯。
其中的要害點在于兩點。
一是郵件的及時性,抓取信息以后,5分鐘內立即發消息
二是廣告文案的誘惑性,寫的越利誘,加的成功率就越大。
這就是“利用高級玩家做嫁衣”的思維:
自己做不到高級霸屏,那就利用人家霸屏,借雞生蛋。
而且會比起你比直接去做霸屏省力得多。
因為霸屏,本質上就是通過自毀式燒號去測要害詞。
你要做500個群,至少需要250個太陽號。
還要不斷地進行優化排名、提升權重,細節非常繁瑣。
上面的借力思維,至少給你節省了以下的成本:
1. 大量建群、拉人、買號的成本
2. 不斷優化排名、死磕要害詞的時間成本。
這樣,別人的數據庫,就成了我們的數據庫,直接拿來用就是了。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擁有群資源,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變現。
你所缺少的資源,一定在別人的身上
我們只需要學會借力與整合就可以了。
第二個案例:
再說一個身邊的例子。
之前朋友A開線下開美食店,前期需要擴展人流
問我這兒有沒有廣告資源,他想要宣傳下門面。
我說這好辦,朋友B手頭有100個本地粉與寶媽粉群,你可以去和他談談。
朋友B為什么有這么多群?
他以前是做小說分銷的,前期利用地推的方式積累了一批本地粉,賺了點錢。
但后來分銷越來越坑了,收益不大,也就沒做了。
手中保留的的群不知道怎么辦,考慮如何脫手。
我就把B推薦給了A
他們兩個談恰了下,冷淡群廣告1元左右,活躍群也就10元左右
B推銷A的店鋪,A給對方大概千元左右,談成了。
因為群內對接的是本地粉,當天生意開張時候,非常火爆。
這同樣也是一種借力的思維。
利用已有的資源或魚塘,為自己的找到的很大的利益。
B玩分銷積累了大量群,按理說在這個行業是高級玩家。
但你就算是高級玩家,仍然會有思維的空區,不知道如何變現。
每個金字塔頂端的人,在另外的領域,都可能是韭菜。
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利用別人搭建好的流量,跟他合作就好了。
因此,上述兩個案例,還能衍生出以下做法。
1.針對微信群聊:
群聊資源不一定要是我們的,假如能利用,那就是我們的。
比如說之前的朋友B,為啥會愿意低價給A做廣告?
這也簡單理解。
在這一行中,不是每個人都能做下去。
因此注定天天有人進入,天天有人退出。
退出的人,就會急于將手中的資源脫手。
你要是正好熟悉他,即便你給一個低價的費用,他仍然會感激你
這就需要大家多加入些圈子,沒事去相關的論壇、群聊上泡一泡,找各種人接觸下信息。
這個世界上90%的群主,手中有龐大的魚塘
但是不知道,如何從自己的群里邊變現。
你幫他變現就好了。
2.針對QQ群霸屏:
我們前面說過,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加入QQ群聊,他們是有目的性的。
因此,新進的流量,肯定是真實的是吧。
那我們就搜索意向客戶喜歡的幾個要害詞
找到前幾頁的霸屏群加進去,蹲在里守株待兔。
一有新人進來,我們就主動加過去,
這個方式多個號操作,天天也能得到百把個流量。
其實,互聯網行業,走到后面,你會發現一個致命的問題:
不論哪個項目,玩的都是個數量碾壓質量的問題。

諸如:
你玩豆瓣引流,至少要預備3個回答號與20個以上互動號,不斷給主號評論點贊,入算法口味。
你玩頭條號,就是搞一堆母子賬號去申請平臺MCN,獲取和平臺流量的分成。
你玩擼羊毛項目,也得預備一大推手機,利用各種機器來進行外掛。

所以在互聯網上創業,要么就有核心的競爭力(資本、技術、團隊之類)。
假如沒有,那就要學會資源整合的能力:混在網賺上游,用別人的資源給我們做嫁衣。
所以說,借用別人的流量池,去抓取意向客戶,引導到微信上成交,真的沒有賣不出去的東西。
不信你可以試試。
作者:天策姐說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5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