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劉強東在頭條號上曬出了京東跑步雞的扶貧項目介紹,劉強東提到,京東養的跑步雞要求必需放養,而且每只雞的腳上都有計步器監督,跑夠一百萬步以上的雞,京東承諾以本地三倍的價格回購。
消息一出,已經有不少網友開始想,這“跑步雞”是燉著吃好,還是炸著吃好?還有網友提出建議,散養雞很好再用少量玉米和粗糠配合青菜喂養,這樣才會香甜可口。
其實不光劉強東開始養雞,不少互聯網大佬們都紛紛開啟了“種田”模式,好比退休的聯想CEO柳傳志種“柳桃”去了,網易的丁磊放飛自我養豬去了,就連世界首富比爾蓋茨都說他想去非洲開養雞場了。
這就有點讓人搞不懂了,一個兩個開始種田養豬或許還是因為“情懷”,怎么大佬們都開始養豬養雞了呢?互聯網這么時髦的行業,為什么要和那么“土”的農業搭上關系呢?

去年,中國人“吃”掉一個瑞典
馬云爸爸說得好:任何一天線貓SEO軟件機遇的到來,都必將經歷過四個階段:“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很后“來不及”。大佬們做事,自然不但僅是出于“有錢任性”,很主要的,還是看重了“新農業”里面的商業契機。
隨著中國的經濟增長,中產階級壯大,國人在“吃”上面創造的經濟價值越來越高,前不久,中國吃貨的實力讓外國媒體嘆服,因為“中國人在2021年吃出了一個瑞典GDP”!與此同時,隨著消費不雅觀念的不停進步,消費者們也越來越重視質量,,以前追求“吃得飽”,現在追求“吃得好”,而這其中就飽含了巨大的商機,為了吃到更加優質安適的食物,有相當一大部分的人愿意為之付出溢價。
本年,互聯網大佬都來“種田”
但與中國人逐漸大開的胃口相對的是,我國的農業發展相對緩慢,差別于國外大規模機械化生產,我國的農業主流還是“小農經濟”,各方面生產技術和能力還遠不能和發達國家相提并論,要知道,用于大幅提高農作物產量的化肥是在1838年被英國人發明出來的,但直到1963年我國才首天線貓SEO軟件使用化肥,那時候我們本身還不能生產,得靠從日本進口。
農業要轉型,需要錢也需要技術,對普通的農民來說要同時具備這兩點很難,就算真的有錢有技術了也不必然再從事農業。但恰好,對互聯網的大佬們來說,錢有的是,技術也好說,并且他們還自帶品牌優勢——讓你說出中午吃的飯是什么米煮的或許你答不上來,但是丁磊養的豬是什么牌子你必然能脫口而出。假如說勤勞的中國農民在農業發展上是在努力奔跑,那互聯網大佬們就是坐著小轎車飛馳了。
未來,中國餐桌上會有騰訊、微博嗎?
另一方面,近幾年國家政策也在加大投資農業額度,大力推進中國農業從近代化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型,而這些互聯網大佬們也正是摸清了這里面的門道。事實也證實,大佬們的許多跨農業品牌已經開始走上了正軌。
好比聯想控股的農業與食品板塊在2020年還實現了盈利,數據顯示:2020年聯想控股農業與食品板塊收入為16.39億元,同比增幅為7%,其凈利潤則由上年同期的凈虧損9.48億元轉為盈利1.34億元;養豬7年,丁磊的“丁家豬”也終于在去年 ,整豬成交價超過10萬,又在本月初傳來完成1.6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的好消息;而劉強東的“跑步雞”目前從評論中的各種雞肉烹調大法來看,估計也有不少消費者預備到時候貢獻本身的錢包。
“中國餐桌”給中國農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而這樣的機遇互聯網大佬們自然也不會放過,目前已經有養豬養雞的大佬了,未來不知道騰訊會不會推出真實版“QQ農場”呢?微信上除了“云養貓”會不會又出現“云養牛”“云養鴨”呢?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4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