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PC互聯網商業模式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面臨挑戰,用戶數量不決定一切,不重視對移動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探索,就像開著豪車酒駕,很刺激但也很危險。因此,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要盡早考慮商業模式和重新確定思維。以下是小編為大家預備的互聯網的九大思維,僅供參考!
互聯網的九大思維:
1、用戶思維:對經營者和消費者的理解,以用戶為中心,學會換位思考,發掘用戶的真正想法和需求。以前是生產什么就賣什么(自己制作賣點),,現在是了解用戶需要什么才做什么(實現賣點)
2、簡約思維:對品牌和產品規劃的理解,定位力求簡單,設計上簡潔簡約,專注某個點,少即是多,避免復雜的功能影響用戶體驗,短時間內抓住用戶的心。
3、極致思維:對產品和服務體驗的理解,結合簡約思維,把已有的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超越用戶預期,讓產品說話。
4、迭代思維:對創新流程的理解,互聯網的變化太快,沒有太多時間來讓人做計劃、做調查,所以我們可以實時的關注消費者需求,根據消費者需求的變化進行微創新,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試錯)。
5、流量思維:對業務運營的理解,流量是互聯網公司的生命之源,不要對流量飆升所造成的支出壓力所擔憂,而是該想著流量即金錢,流量即互聯網入口,想想如何更好的利用流量去盈利才是王道。
6、社會化思維:對傳播鏈、關系鏈的理解,企業所面對的員工和用戶都是以“網”的形式存在,溝通和交流更加便捷,學會利用社會化思維可以很好的做好營銷,如小米—為發燒而生。
7、大數據思維:對企業資產、核心競爭力的理解,通過數據挖掘與分析將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數據就是資源,提煉出的信息就是商業價值所在。

8、平臺思維:對商業模式、組織模式的理解。互聯網的平臺思維就是開放、共享、共贏的思維。打造多方共贏生態圈,不具備這種能力的要善于利用現有生態圈。讓企業成為員工的平臺,企業內部打造“平臺型組織“。
9、跨界思維:對產業邊界、創新的理解,隨著互聯網和新科技的發展,很多產業的邊界變得模糊,所以學會利用互聯網思維,大膽顛覆式創新。

互聯網六大商業模式
“互聯網+”商業模式之一:工具+社群+商業模式
互聯網的發展,使信息交流越來越便捷,志同道合的人更簡單聚在一起,形成社群。同時互聯網將散落在各地的星星點點的分散需求聚攏在一個平臺上,形成新的共同的需求,并形成了規模,解決了重聚的價值。
如今互聯網正在催熟新的商業模式即“工具+社群+電商/微商”的混合模式。比如微信很開始就是一個社交工具,先是通過各自工具屬性/社交屬性/價值內容的核心功能過濾到海量的目標用戶,加入了朋友圈點贊與評論等社區功能,繼而添加了微信支付、精選商品、電影票、手機話費充值等商業功能。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簡單來說,工具如同一道銳利的刀鋒,它能夠滿足用戶的痛點需求,用來做流量的入口,但它無法有效沉淀粉絲用戶。社群是關系屬性,用來沉淀流量;商業是交易屬性,用來變現流量價值。三者看上去是三張皮,但內在融合的邏輯是一體化的。
“互聯網+”商業模式之二:長尾型商業模式
長尾概念由克里斯·安德森提出,這個概念描述了媒體行業從面向大量用戶銷售少數拳頭產品,到銷售龐大數量的利基產品的轉變,雖然每種利基產品相對而言只產生小額銷售量。但利基產品銷售總額可以與傳統面向大量用戶銷售少數拳頭產品的銷售模式媲美。通過C2B實現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核心是“多款少量”。所以長尾模式需要低庫存成本和強大的平臺,并使得利基產品對于愛好買家來說簡單獲得。例如ZARA。
“互聯網+”商業模式之三:跨界商業模式
馬云曾經說過一句很任性的話,他說,假如銀行不改變,那我們就改變銀行,于是余額寶就誕生了,余額寶推出半年規模就接近3000個億。雕爺不僅做了牛腩,還做了烤串、下午茶、煎餅,還進軍了美甲;小米做了手機,做了電視,做了農業,還要做汽車、智能家居。
互聯網為什么能夠如此迅速的顛覆傳統行業呢?互聯網顛覆實質上就是利用高效率來整合低效率,對傳統產業核心要素的再分配,也是生產關系的重構,并以此來提升整體系統效率。互聯網企業通過減少中間環節,減少所有渠道不必要的損耗,減少產品從生產到進入用戶手中所需要經歷的環節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因此,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只要抓住傳統行業價值鏈條當中的低效或高利潤環節,利用互聯網工具和互聯網思維,重新構建商業價值鏈就有機會獲得成功。
上一篇:老年人的互聯網+需要中間服務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4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