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衰”、“弛張”是事物發展的規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同樣也適用于這樣的規律。
有人曾說“這是一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在互聯網行業更是如此。
今天你還在用電腦網購,明天你就開始用手機網購了。
今天你剛聽說某個APP不錯,明天這個APP就打不開了。
今天你聽到某某拿到了融資,明天你再聽到某某的時候,已經被爆出資金鏈斷裂的消息了。
假如我們在互聯網行業創業,相信對“快”有更深刻的熟悉。
互聯網行業創業的這種“快”,其背后源于它不敢“慢”下來。而不敢“慢”下來的互聯網創業,還得從它的運作方式上說起。
在互聯網行業,當你有了一個好的創意——“開發某個手機應用,給客戶帶來某種價值”。
然后圍繞這個創意,你講了一個“好故事”;再接著,你用PPT呈現出,這個好故事;并且,在各種路演活動中,講給投資人聽。
投資人一聽“不錯,你的創意好極了,這個項目我投了!”
就這樣,你拿到了第一筆投資;開始著手,把“創意”變成“產品”。有了產品,你開始燒錢獲取用戶。等你天天有5千到1萬的訂單量,并且一個月的流水能上百萬的時候。OK!接下來,進行A輪融資。
A輪融資的錢進來之后,繼續燒錢,一邊完善產品,一邊擴大市場;其中擴大市場,是很核心的。然后有了更客觀的用戶數據,公司再融資,再燒錢跟競爭對手競爭,再擴大市場。你就這樣一路融資到C、D、E、F輪,很后 或者賣給別的大公司!
這就是互聯網創業運作的整個流程,為了讓自己沖到終點,必須得快!
因為,一旦慢下來,市場份額就被會競爭對手搶走了。市場份額縮小,用戶數據不好看,不利于下一輪融資。而一旦失去融資能力,那么噩夢就開始了,裁員、拖欠員工工資,資金鏈開始斷裂,很后公司倒閉,項目失敗。
究其根本,是因為自己沒有盈利能力,所以需要融資輸血。既然需要融資需要,就不敢“慢”下來,得需要好看的數據去融更多的錢。
但是,如今的互聯網創業,已經到了不得不慢下來的時代。這是因為,再用以前那種融資方式融資,難度系數越來越高。
“一個好創意,加上一個好故事,再加上一張好看的PPT,很多再加一個簡單的產品雛形。”這就是以前的互聯網創業融資方式。
曾經紅極一時的90后創業代表人物,超級課程表的余佳文和神奇百貨的王凱歆,他們的融資方式就很有代表性。
2021年,還在上大二的余佳文,結合自己對大學生活的體驗,“一星期有三十節課,記不住課程表;發現漂亮女孩,不敢主動要聯系方式”,誕生了“超級課程表”的創意。
隨后,在2021年下半年,余佳文團隊(清一色的大學生)推出一了初級版的“超級課程表”。這個初級版的“超級課程表”,雖然在當時是“設計粗糙,功能單一”,還被余佳文學校的老師指出“小家子氣”,但是這并不妨礙余佳文拿到第一筆融資。
2021年7月,余佳文帶著他的初級版“超級課程表”從創新谷創始人朱波那里,拿到了自己的第一筆天使投資。
2021年6月,余佳文又帶著他的“好故事”,參加《愛拼才會贏》,跟薛蠻子簽署了300萬美元的投資意向書。
這就是超級課程表余佳文,初期憑借“好故事+簡單的產品雛形”的融資過程。
而另外一位90后(1998年生),年齡都快接近00后的創業者,神奇百貨創始人王凱歆,她的融資經歷,也夠傳奇的。
2021年9月份,王凱歆給創新谷朱波發消息,她想通過這種方式接觸到這位天使投資人。這時的王凱歆還并未引起朱波的注重。
兩個月后,在 的一次路演活動中,王凱歆第一次跟朱波見面,這次見面讓朱波震動了,這個小女孩才上高一,就來參加路演活動了,也太前衛了吧。
2020年月底,王凱歆找到朱波說“我對學習實在沒愛好,我只想創業”。朱波被這個小女孩打動了,給了30萬啟動資金,并且提供了免費的辦公場地,讓她孵化“產品”。
還是高中生的王凱歆,就這樣開始了自己的“神奇百貨”之旅。
除了這兩位90后互聯網創業代表,其它的互聯網創業融資方式,也都是這個思路。
就拿眼下出行領域的獨角獸企業“滴滴”來說,2021年6月,滴滴創始人程維離開支付寶,開始自己創業,做“滴滴打車”。
2021年11月,滴滴就獲得了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的認可,隨后拿到300萬美元的A輪融資。
能夠在短短5個月時間,就拿到A輪融資。這里面肯定少不了程維的“好故事”。
現如今,雖說互聯網創業項目的融資方式還是一如90后的余佳文、王凱歆,80后的程維;但是不同的是,投資人的眼光,越來越高來,不會再那么輕易把錢投出去。
我們這里說的眼光,主要還是指天使投資人的眼光。在投資領域有這么一個說法:
投資人的眼光越來越高,可以通過四個方面表現出來:對創意的要求、對產品的要求、對團隊的要求、對團隊執行的要求。
一個創意,往往源自于創始人的直覺。這個直覺一般來自于對自己周邊事物的觀察。就像Airbnb一開始是因為布萊恩·切斯基(Airbnb創始人)有多余房間,但是付不起房租,所以有了“出租空余房間”這樣的創意。
大多數好的創意,一開始不會被外界所看好。Airbnb“寄宿在生疏人家里”這樣的創意,在外界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投資人要從“不可思議”的創意中,挑選出自己所認可的創意,這“眼光”自然不會很低。
另外投資人對產品的要求,不僅要考慮產品的市場潛力,還要考慮競爭壁壘。
同樣的,對團隊的要求,不僅要考慮團隊成員的股份結構,角色分工;更重要的要看團隊的執行力。
為什么投資人的眼光會越來越高呢?有人說是因為投資人把錢袋子捂得更緊了。
那么投資人為什么把錢袋子捂得更緊了呢?是因為缺錢嗎?顯然說不過去,投資人再缺錢,他的工作就是“花錢”,哪怕再缺錢,也得想辦法把錢“花”出去。
投資人捂緊錢袋子,是因為互聯網創業“風口”減少了。
以前的互聯網“風口”就像一塊未被開發的處女地,到處是寶。現在這塊地,已經被翻了個遍,很難再找到真正的“風口”,即使找到了,還得從“風口”中篩選出那些有潛力把握“風口”的創業項目。
這相當于是一個漏斗,上面的口子變小——互聯網“風口”變少,下面的口子自然也就更小——有潛力把握“風口”的創業項目更少。
早期,我們國內的互聯網創業項目,大多以美國為參照。我們把人家的互聯網模式,拿過來進行改裝,然后推向市場。就像,淘寶和ebay,企鵝QQ和ICQ,愛日租和Airbnb,今夜和Hotel Tonignt等等。
總之,我們國內的很多互聯網創業項目,我們總能在美國的互聯網創業項目中,找到身影。只是當我們拿過來組裝的時候,有些很成功,有些卻水土不服,失敗了。
如今,該參照的互聯網創業項目,都已經參照了;并且,在某些方面還走在了前面,已經沒有可參照的對象了。像移動支付、短視頻,我們還能找到參照物嗎?
沒有了參照物的互聯網創業,其“風口”由原來的井噴式,演變成了今天的滴水式。當然了,變成滴水式的原因,并不完全說,是因為沒有了參照物,這主要還是因為互聯網這塊地已經被翻遍了。
回頭看看這兩年,我們聽過的互聯網創業“風口”有那些?共享單車,無人貨架,社區團購......
是不是“風口”已經變得寥寥無幾了。
既然現在互聯網創業的“風口”越來越少了,投資人的眼光越來越高了,那么意味著我們的互聯網創業在寬度上失去了優勢。沒有寬度優勢,我們就需要往深度發展。
互聯網創業,往深度發展,指的就是回歸到商業本質上來。
互聯網創業,說到底是一種商業活動,既然是商業活動,那么其商業本質都一樣,那就是“盈利”。而要獲得“盈利”就必須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產品或者服務。
所以,按照這樣的邏輯推理,我們的互聯網創業,需要致力于開發出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才是核心。
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我們勢必要在創意、產品、團隊、執行方面,做到很出色才行。唯有在這些方面做得很出色,我們才可能有良好的現金流,才有盈利的潛力。
如此一來,我們也不用再擔心投資人的眼光有多高,更不用擔心融不到錢,把該做的事情做好,錢自然會有。
既然要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勢必也就要求我們慢下來。究竟,這些該做的事情,不慢下來,耐心打磨,我們是無法做好的。
互聯網創業,慢下來這件事,已經由不得我們考慮;而是我們已經進入了“慢下來的時代”!
既然互聯網創業,已經進入一個“慢下來的時代”,那么我們有必要理解一下——慢的實質。
在史蒂芬·柯維寫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有這么一段話,我認為拿來解釋“慢的實質”是非常吻合的。
簡而言之,慢的實質,在于我們的方向是否正確。我們選擇互聯網創業,一開始的方向是什么?是不是源自于那個“解決問題的創意”。
這個創意,可能是解決我們自身的問題,就像布萊恩·切斯基(Airbnb創始人)要解決自己的租金和空余房間的問題。也可能是先解決某個小范圍群體的問題,然后再擴展到更大群體范圍,幫助他們解決相同的問題。
但是,現實情況是,我們在互聯網創業這條路上,走著走著,就開始換了方向,我們開始想辦法“如何融資,如何有漂亮的數據,如何擴大市場”。
這些問題是要解決,解決這些問題的前提是鎖定終極目標。我們的問題是,用這些“問題”代替了我們的終極方向。
一旦,我們把終極方向替換成了“融資”。我們還如何能慢得下來,還不得整天想著“如何把數據做好,見投資人”,而不是想著“如何為用戶提供更有價值的產品,給用戶更好的體驗。”

下一篇:互聯網時代我們都沒有隱私是真的么
如果您覺得 互聯網創業從昨天的不敢慢下來到今天的不得不慢下來 這篇文章對您有用,請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4703.html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4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