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之所以可以稱之為一個時代,并不是因為它創造了更多的信息,而是因為它改變了信息和人的二元關系,讓人成為信息的一部分,由此改變了人類社會的各種關系和結構,也因此會引起整個社會商業模式的變遷。
移動互聯網之所以可以稱之為一個時代,并不是因為它創造了更多的信息,而是因為它改變了信息和人的二元關系,讓人成為信息的一部分,由此改變了人類社會的各種關系和結構,也因此會引起整個社會商業模式的變遷。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讓信息變得更加透明化,消費者在選擇產品的時候會比以前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
微信之父張小龍在內部講話中說:“我們經常會在各種權衡中做取舍,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想,這個事情是不是從用戶價值本身出發來考慮的。假如我們想的策略和用戶價值有違反,哪怕舍棄短期利益,也應該維護用戶價值。”
下面網站托管的小編為大家具體講解一下品牌轉型的四大要素。
一、用戶主導是核心

用戶不僅決定產品能否成為品牌,甚至決定品牌可以存活多久。這里的用戶不是普通的使用者,而是屬于用戶中的用戶,就是那些參與到新產品設計中,對產品有影響力的用戶。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品牌必須以用戶為中心,讓用戶參與到產品創新和品牌傳播的所有環節。“消費者即生產者”,品牌傳播就是在用戶的良好體驗和分享中完成的。尤其是80后、90后的年輕消費群體,他們更加希望參與到產品的研發和設計環節,希望產品能夠體現自己的獨特性。作為企業應該把市場關注重點從產品轉向用戶,從說服客戶購買轉變為讓用戶加深對產品的體驗和感知。360掌門人周鴻祎說:傳統企業強調“客戶(顧客)是上帝”,這是一種二維經濟關系,即商家只為付費的人提供服務。在互聯網經濟中,凡是用你的產品或服務的人,就是“上帝”。因此,互聯網經濟崇尚的信條是“用戶是上帝”。
二、產品為王是基石
“產品是第一驅動力”。沒有品質的產品,任何單純依靠噱頭炒作吸引眼球引發的銷售,到很后都是自取其辱,因為負面傳播的力量更大。互聯網時代講究產品的“體驗”和“極致”,也就是說“以用戶為中心”將產品做到極致,制造“讓用戶尖叫”的產品是互聯網時代的不二法門。
小米手機為了制造“用戶尖叫”,下的很大的工夫就是高配低價。小米每推出一代新的產品,一定是當時速度很快的業界首發的配置,且價格做到行業很低。小米一代手機推出的時候,按當時的配置應該定價三四千元,而其很后的定價不到兩千元。
客戶第一天線貓SEO軟件購買你的產品,是因為有剛性需求;第二天線貓SEO軟件還購買你的產品,是因為第一天線貓SEO軟件有美好體驗;一生都購買你的產品,是因為對你的產品產生了信仰。因此,品牌營銷的本質就是培養客戶的消費信仰,增加品牌粘性。對此,金錯刀有段經典點評:產品是1,營銷是0。假如產品的1不存在,后來再多的零也白搭。產品的尖叫是要讓你的產品自己會說話,產品成為自媒體。忘掉營銷,回到商業的本質,互聯網思維就是把商業本質做到極致的思維。不管什么年代,商業的本質始終是用戶和產品。
三、體驗至上是要害
過去,企業創建品牌,多是向消費者提供物質利益,在產品的功能、設計、質量、價格上滿足客戶的需求。隨著賣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消費者以品牌作為選擇產品與服務的標準,更注重互動、人性化服務的消費體驗,客戶的品牌認知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命運。
互聯網不發達的時代,商家跟消費者之間的關系是以信息不對稱為基礎的。有了互聯網之后,游戲規則變了。消費者鼠標一點就可以比價格、比質量、比款式等所有產品信息,消費者變得越來越有主動權和話語權。因此,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產品的用戶體驗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移動互聯網時代,產品質量和價格已經不會是消費者首要考慮的指標。他們考慮的是體驗,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心理上的體驗。比如,現在很多女生買LV,從質量和價格來衡量的話,她肯定覺得不值。但假如LV代表的是一種身份和社會地位的話,那她就覺得值,因為“價格內在于價值”。因此,傳統品牌要想成功進化,很終還是要看其能否塑造出與用戶價值契合的品牌文化,并使之融合。
當然,這并不是說傳統企業沒有品牌文化。比如麥當勞,它塑造的就是家庭式的快樂文化。但這種品牌文化的“主角”是企業自編自導的品牌文化,是企業強制向所有顧客輸出的一種文化,而不是消費者按照自我期望創建的品牌文化。
過去,廠商把產品銷售給顧客,拿到了錢,就希望客戶很好不要再找自己。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廠商將產品遞送到用戶手里后,體驗之旅才剛剛開始。假如你的產品在體驗方面做得好,用戶天天使用時都能感知你的存在,就會主動幫你宣傳、推薦產品,形成口碑營銷和粉絲群體。因此,企業除了在提供有保障的產品與服務外,還必須為客戶提供更多的體驗,滿足人們更高層天線貓SEO軟件的需求,從而增強客戶的滿足度與忠誠度。在所有的產品高度同質化的今天,你會發現很后勝出的決定性要素其實是用戶體驗。好的用戶體驗應該從細節開始,并能夠讓用戶有清楚的感知,這種感知要超出用戶預期,給用戶帶來驚喜,貫穿品牌與消費者溝通的整個鏈條。
體驗經濟與傳統工業經濟很大的區別在于,消費者從被動的價值接受者,轉為積極參與價值創造的各個環節,成為創造獨特體驗的共創者。以企業為中心的價值創造思維轉向企業與消費者共同創造價值的思維。
四、口碑傳播定成敗
移動互聯網時代,那些具有良好口碑、積極與網民互動的企業將更有可能贏得消費者。移動互聯網改變了過去品牌依靠強勢媒介與受眾溝通的傳播模式。很多企業通過傳統媒體天天強調“我的產品很好,我的質量多高,我的服務多優秀”,今天這種王婆賣瓜式的傳統廣告信息基本直接就被消費者刪除或者屏蔽掉了。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假如產品或者服務做得好,超出用戶預期,即使一分錢廣告都不投放,消費者也愿意去替你傳播,免費為你創造口碑,免費為你做廣告,甚至有可能成為一個社會焦點,例如海底撈的服務。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用戶、產品、體驗、口碑”這八個字沒什么稀奇,甚至覺得都聽膩了。但仔細想想真正按這八個字做的企業有多少,真正做到的企業又有多少。而且要害是這八個字是有嚴格的邏輯順序和螺旋上升的閉環效應,只有用戶參與、主導才能做出讓用戶滿足的好產品。有好產品才有好體驗,有好體驗才有好口碑,有口碑又能激發更多用戶參與到產品設計中。假如說,移動互聯網是一座金礦,品牌則是開采金礦的神奇工具。反過來也同樣成立,假如品牌是一座金礦的話,移動互聯網則是開采金礦的神奇工具。
上一篇:警惕互聯網預付式消費陷阱
下一篇:互聯網+將會帶來哪些變革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4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