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淘寶臺灣發布公告表示將關閉淘寶臺灣平臺下單等前臺功能停止運營,對此阿里巴巴回應淘寶臺灣將停止運營,阿里巴巴表示尊重決定,并會繼續通過手機淘寶服務臺灣市場的消費者。對于淘寶臺灣將停止運營一事,不少臺灣網友都表示出強烈的不滿,在小編看來淘寶臺灣”被臺灣當局視為陸資被整,完全就是臺灣要自我封鎖相當井底之蛙,放著這么好的平臺不用,損失的只能是自己!
阿里巴巴回應淘寶臺灣將停止運營
淘寶臺灣今日(15日)發布公告,稱今日11時起,陸續關閉淘寶臺灣平臺下單等前臺功能,年底停止運營。
對此,阿里巴巴15日下午在回應環球時報-環球網相關問詢時表示:我們尊重克雷達投資有限公司的決定,沒有評論。阿里巴巴集團在臺灣市場的業務運營一切如常,我們將會一如既往地繼續通過手機淘寶服務臺灣市場的消費者,購買優質商品。
臺行政機構宣稱:嚴審陸資通過轉投資赴臺投資
臺灣經濟部門“投審會”今年8月認定英商克雷達臺灣分公司在臺以“淘寶臺灣”名義經營的電商平臺,因阿里巴巴集團可操控英商克雷達的營運方針、具有控制能力,判定淘寶臺灣為陸資,罰款新臺幣41萬元,并需限期于6個月內撤回投資或改正。不到兩個月,克雷達今則直接公布,將于今年底正式停止在臺灣的營運。
林全能今出席記者會表示,大陸人民、企業到臺灣投資的規范都相當明確,“淘寶臺灣”違反規定,必須依法處理。
行政機構發言人丁怡銘則說,蘇貞昌上任以來,針對陸資透過轉投資來臺灣,投資兩岸人民關系條例不答應的項目,進行嚴審、嚴查,且是以實質很重影響力的原則審查,目前已經有幾個個案被揭露且裁罰,未來也會請各機關持續研究法制面,彌補制度缺失。
臺灣是想要干什么?
此前臺灣民進黨當局認定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淘寶臺灣”為陸資,對其處以41萬元新臺幣罰款,并限期6個月撤回投資或“改正”。
臺灣經濟部門稱英商克雷達去年10月在臺灣開設淘寶臺灣網購平臺,其背后的阿里巴巴集團對于該公司有實質控制能力,已違反“兩岸條例”規定。
10月15日上午,淘寶臺灣在官網發表聲明,稱經慎重評估后,決定于10月15日11時起,關閉平臺下單、賣家進駐以及商品上架等功能,同時將全力協助賣方盡速履行已經成立的交易訂單,同步保障消費者與賣家雙方的權益。
平臺其他服務(如:電子錢包提領、官方物流、客服中心等)仍持續運作至今年12月31日,隨后正式下線。從現在開始到12月底前,將會專注在處理消費者訂單退款以及后續的金流、物流服務。
據悉,淘寶臺灣于去年10月開站,而為避開法令對于陸資的限制,淘寶臺灣是由阿里巴巴集團通過品牌授權英商克雷達投資臺灣分公司營運,其中包括商城的B2C模式以及個人賣家的C2C模式。
淘寶臺灣目前站上商品數量約3000多萬項。去年雙11檔期過后,淘寶臺灣下載量突破200萬,且穩定成長中,每月業績成長幅度約有15%~20%左右,穩定向上。
淘寶臺灣停止營運之后,旗下員工將陸續離職,且將會妥善安排員工后續就業協助,并提供履歷健檢與履歷轉介的咨詢,且與多家知名專業的人力顧問公司合作,分享合適的相關職缺。
對此,有島內網友不解地問,民進黨當局這么怕陸資,要不要查下有多少人去大陸投資、工作?還有人問陸資不能在臺做生意,那臺資為何可以在大陸做生意?

淘寶臺灣關閉將沖擊數十萬商家
淘寶臺灣員工近百人,克雷達公司將與員工一對一,提出補償方案、資遣費等規劃。
今年8月24日,投審會認定英商克雷達臺灣分公司在臺以“淘寶臺灣”名義經營電商平臺,但阿里巴巴集團可操控英商克雷達的營運方針、具有控制能力,判定淘寶臺灣為陸資,并需限期于6個月內撤回投資或改正。

至于對數十萬賣家,則需將訂單流程走完,若消費者要退款也會有客服團隊協助。淘寶臺灣表示,商城賣家在平臺上有一筆押金,只要將訂單完成出貨,走完流程就會撥退押金,轉入賬號電子錢包,因此商城用戶權益仍獲得保障。淘寶臺灣主要分為商城、拍賣戶商家,拍賣店家比商城多一些。
“不到一年就公布關閉,我們也很錯愕!”淘寶臺灣員工表示,這項決定是公司董事會決定的,員工也已經與公司討論未來補償事宜。
淘寶臺灣被逼撤資的影響
現在的臺灣當局什么政治立場不必多說,捅刀“淘寶臺灣”的三個官方說法,觀網也已說明,此不贅述。論“淘寶臺灣”碰壁的很大緣由,其實是來自于資本安全問題,而這個問題,是“美國大棒”之一。
臺美在資本安全問題上的合作,很晚于2021年就已啟動,這意味著只要牽涉到臺灣人的個資,又牽涉到陸資,投資審查就非常嚴格?,F行臺灣的“開放陸資”相關規則,本已是窄門,因此“淘寶臺灣”是以英商身份送審。
論陸資占比是否符合規定,多談無意義,因為這是政治審查,尤其阿里巴巴對該英商的營運確實有主導力,實際營運狀況如何不重要,只要心證你是“假外資,真陸資”,股權占比只有10%也會中槍。
由于在“淘寶臺灣”上的消費者個資會傳回阿里巴巴服務器,自然被視為資安漏洞,而頻喊“資安即國安”的蔡英文,不可能無視。那么,為何在去年10月可以落地呢?由此可窺臺美資安合作正在逐步落實,未來只要個資回存地點在大陸服務器的電商,落地營商幾率為零。
雖然“淘寶臺灣”被整的消息傳開,臺灣第一大電商“網家”(PCHome),與另一個大電商富邦momo股價應聲大漲,但電商老板倒是表現淡定,因為他們熟悉產業,“淘寶臺灣”還只是一個幼仔,生死無關大局。
“網家”老板詹宏志表示,“淘寶臺灣”是新來者,買家賣家數量都還不多,因此對本土電商影響不大。話鋒一轉,詹嚴厲地說“但有一個平臺沒來,卻很早就影響臺灣,就是臺灣人跑去淘寶買東西”。
大量臺灣消費者會去的是大陸淘寶購物,詹說明,2021年淘寶曾公開“十大剁手城市”,其中嘉義、臺南、高雄都上榜。其中,嘉義人平均每人一年在淘寶購買了40萬臺幣以上的商品。數字說明,購物者應是批貨擺地攤,或供貨給小商家的進口商。
換言之,本土電商至少在價格與商品數量上,拼不過大陸淘寶。詹宏志擔憂的是此現象會沖擊臺灣傳統貿易,因為“境外賣的人沒有營業稅,但臺灣有,這是不公平的”。這是跨境電商對傳統貿易的影響,要徹底解決此問題,唯有靠跨國經濟合作組織共商解決之道。
這才是痛點。臺灣始終無法在區域經濟合作上湊一腳,本土電商唯有靠自己跨出本島,走與國際跨境電商合作一途,才能避免受限于臺灣市場這個小池塘。
有競爭才有進步,因此“淘寶臺灣”撤出,對本土大型電商而言,并不算什么天大的喜事。只要嘗試過出島謀生的臺企,都知道重點在于跨境(或區域)經貿合作,唯有這一關節打通,電商才有公平且廣大的市場環境。排斥外來競爭者,是產業落后的特征。
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即可了解更多相關很新消息!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9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