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經濟與文明的大飛躍,幾乎都是從基礎設施的升級開始的。
公元1500年的世界,和公元前500年的世界差別很小,因為基礎設施幾乎沒有進步。
巨變的起點是歐洲的工業革命,它帶來了基礎設施的一次又一次升級,并推動人類生產力以及物質文明的一次又一次飛躍。
01
1865年,英國商人杜蘭德在北京宣武門外沿著護城河,修建了一條一里長“展覽鐵路”,這是中國出現很早的一條鐵路。不久,清廷以“觀者駭怪”為由,勒令拆掉。
1876年,上海怡和洋行英商在未征得清政府同意的情況下,擅自修建了淞滬鐵路,全長15公里,經營了一年多時間,這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條鐵路。后來清政府用28萬兩白銀將其贖回,然后拆除。
一個國家,假如對基礎設施的升級說不,代價是極為慘痛的。后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之下,清廷毫無還手之力。
新中國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徹底醒悟,以很快的速度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基建狂魔”,我們修建了全球很恢宏的高速、高鐵、機場、港口、摩天大樓,并通過這些基礎設施,構建了一個超大規模的單一市場,實現國民經濟40年高速增長的世界奇跡。
論對基礎設施的理解,以及對新型基礎設施的敏銳和渴望,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與我們媲美。
鮮有人注重到的是,今天的中國,即將開啟又一次全新的基礎設施升級。而且這一次,中國實現了從學生到老師的角色切換。
今天,廣東省大數據開發者大會暨2021阿里云廣東峰會在舉行,阿里CTO張建鋒在主題演講環節,給出了一句振聾發聵的Slogan——數字經濟時代需要新的基礎設施。
假如說工業時代的基礎設施是高鐵、高速、機場、港口,那么數字時代的基礎設施則是云、數據智能、智聯網、移動協同。
數字經濟時代需要新的基礎設施,這堪稱全球科技界的很強音,比“工業4.0”、“互聯網下半場”更能令人深思。
張建峰透露,過去一年,整個全球的數據新增了7個ZB,這是個什么概念?今天比較主流的硬盤大概是5個T,大的硬盤是10個T。7個ZB的數據,假如用10TB的硬盤,大概要7億塊硬盤來承擔所有的數據。
可以說,全球經濟已經和數據深度捆綁,例如中國GDP50%以上的增量是靠數字經濟拉動的。全球天天都會催生巨大的數據量,而這些數據,必須要新的基礎設施去承擔,傳統基礎設施只能解決物流和人流的問題,解決不了信息流、數據流的問題。
在此意義上,新時代的基礎設施就是云計算,只有云計算才能提供如此巨大的數據處理能力,也就是“算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創始人王堅講過一句話,全球經濟已經從“馬力時代”、“電力時代”進化到了”算力時代”,算力就是第一生產力,是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
工業革命發生在歐洲,中國人已經錯過了在馬力時代、電力時代的先機,這一次,不能再錯過算力時代。
所以,假如說工業化時代的Slogan說“要致富,先修路”,那么數據時代的Slogan則是“要致富,先上云”。
不上云,你的算力根本提不上來,這就好比別人在用電力,而你仍在使用馬力。這已經不是人才與資本的差距,而是基礎設施的代際差距,是刀劍叉矛與洋槍洋炮的差距,是小船小槳與航空母艦的差距。
02
中國人有這樣的集體意識,來之不易。
曾記否,聞名歷史學家黃仁宇,多次闡述過一個穿透歷史的觀點:中國人歷來對數字麻木,缺少“數目字治理”的能力,整個社會只能夠用倫理方式來進行治理。
但是今天,中國人對數字的重視和運用,毫不遜色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2021年全球超級計算機TOP500發布,中國共有228臺超算上榜,雄踞全球第一,第二名的美國才117臺。
而在上個月的“雙11”全球購物節,中國企業成功扛住全球很大規模的流量洪峰。本次雙11,訂單創建峰值達到54.4萬筆/秒,是2009年第一次雙11的1360倍,創下全球新的峰值紀錄。要保證這個量級的購物節不出BUG,需要阿里超強的計算能力作為后盾。
馬云一直強調,阿里本質上是一家數據公司,不是沒有道理的。企業做到阿里這個級別,商業模式都是小事情, 關鍵的是要把握數據、分析數據、運用數據,在數字經濟這個新世界中占據上游。
有分析認為,正是在阿里、騰訊等科技公司的助力下,數字正在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主動能。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3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4.8%,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更是超過67.9%。
難以想像,中國人假如不重視數字,怎會有如此高的經濟增長?黃仁宇先生在上個世紀呼吁的“數目字治理”夢想,終于照進今天中國的現實。
數據為何如此重要?因為它是一種新型的生產要素,經濟運行的各個環節都離不開它的供氧,這就好比人體的新陳代謝離不開空氣和水。
今年10月發布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首次將“數據”列為生產要素,并和勞動、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并列,這是中心對新時代經濟發展定位的重大變化,發展數字經濟成為舉國上下的一次集體共識。
而且這也是中國實現“彎道超車”的一次絕佳機會,因為在數據時代,中國和發達國家站在一條起跑線上,而且我們比它們似乎跑得更快一點。
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是全球數據資源很豐富、數據使用場景很細致的國家。歐美人還在用支票付水電費,中國人已經用手機去買茶葉蛋了。歐美人還在奧特萊斯商場大采購,中國人只要動動指尖就有快遞送上門。

未來,智聯網、5G等技術的成熟,每一個城市、每一個工廠、每一條道路、每一個下水道,甚至每一平方米土地、每一滴水、每一度電都能被計算,能被優化利用。
中國經濟的“數目字程度”,將超乎想像。
03
國家競爭力,首先體反映在頭部地區的競爭力。例如,美國的紐約和加州,日本的東京和大阪,分別代言著各自國家的硬實力。
作為第一經濟大省,廣東也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國數字經濟的模范生。2021年,廣東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31萬億元,居全國第一,占全省GDP比重超過40%。
去年阿里整個平臺的銷售超過6萬億,廣東就占了1.37萬億,差不多占了全國的1/5。在剛剛過去的雙11全球購物節,廣東無論是快遞業務量、消費金額,都穩居全國第一。
正是看中廣東在數字經濟方面的領先地位,阿里在廣東的布局頗深。位于琶洲的阿里巴巴華南運營中心,已于今年4月成功封頂,預計明年正式啟用。
阿里巴巴華南運營中心大廈效果圖
阿里巴巴華南運營中心總投資額達33億元,總建筑面積約10.5萬平方米。投入使用后,將主要承載阿里巴巴在華南地區的移動事業群、聰明城市、移動互聯網上下游等業務領域。
總部大樓一共37層,高達207米,可容納近萬人同時辦公,阿里因此成為琶洲數字經濟區的核心企業之一。

而在2021年,阿里云便公布在設立阿里云研發中心,并招募1000名云計算AI工程師。
同時,還把全國工業云總部定于,深度再造ET工業大腦。目前,已有嶺南集團、珠江啤酒、oppo、美的等龍頭企業與阿里達成戰略合作。
工業云總部承擔著阿里布局工業互聯網的厚望,為何這一總部放在?阿里云相關負責人表示,工業云總部之所以放在廣東,看中的是廣東作為“世界工廠”、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的地位,假如能把廣東的工業企業服務好了,就能把全國乃至全球的工業服務好。
而設立在,看中的則是雄厚的互聯網產業基礎,以及海量的人才儲備優勢。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便是中國互聯網浪潮的先鋒城市,為這座城市培養了海量的互聯網人才。不僅如此,這座城市還擁有超過100萬的在校大學生,人才的后勁十足。

上一篇:淘寶怎么可以提升店鋪權重和流量
下一篇:淘寶賣家怎么操作刷流量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9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