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人在手機上網購了,點點手指頭就送到家,電商平臺也相互崛起,比如淘寶,京東,拼多多等,網購,看不見,摸不著,買到假貨的可能性也是非常高的。平臺對假貨的監控也是非常的嚴格。
那么拼多多作為三大電商平臺的一批黑馬,為什么經常被爆出假貨問題呢,大部分人對待拼多多就肯定是沒好貨,只要要拼多多的相關消息,大家都是對冷嘲熱諷的謾罵。
作為一名拼多多的商家,接觸各種形形色色的買家,而且在消費者眼里,拼多多商家的地位是很低的,無論產品的好壞,拼多多都很難得到消費者的肯定,產品只要有一點小瑕疵,就會直接退貨退款,和一頓臭罵。
我覺得大家在不了解真實情況下不要妄自定論,誰想當大家口中的騙子呢?拼多多的商品好壞也不是商家能夠決定的,而且淘寶京東說了才算,我們也不想賣假貨,但是現實不答應啊。
百度搜【豌豆電商】”門戶網站務必電腦登陸體驗很佳效果
人工點擊收藏加購流量,店鋪粉絲,優質物流資源,精準魚塘資源,名師干貨實操視頻,登陸注冊即可免費享用
現在拼多多開店的商家,大部分都是無貨源商家,只有10%是實體店的商家,所以大家在網購時,你買的產品大概率是來自于無貨源店鋪,無貨源店鋪的意思就是,商家在拼多多上開店,不需要自己壓貨,備貨,通過在其他平臺上一件代發就可以搞定了,商家只要負責售前售后在加上店鋪上貨就可以了。
比如有個消費者在網購上購買一瓶蜂蜜,王師傅在拼多多上購買了一罐蜂蜜,因為以前養過蜂,從他多年的經驗判定,自己買到的蜂蜜是假的,然后收到貨,就把這個反饋反饋到拼多多上,平臺也同意退款了,平臺對食品類商家入駐有嚴格要求,商家入駐平臺時,需提供食品經營許可證。
平臺還會不定期對商家進行商品抽驗。對于王師傅反應的商品質量問題,他們會先把商品下架,等結果出來以后再做下一步打算。另外拼多多平臺還表示,通過查詢產品來源,這件商品可能是平臺的賣家從淘寶店鋪購買的。
據了解,類似從某一平臺購買商品,轉而在其他平臺銷售的商家,往往是利用消費者信息不對等,從而來賺取差價。比如在那家淘寶商鋪上,一斤蜂蜜只需50塊錢,轉而到了拼多多平臺后就變成了78元。姚先生下單后,拼多多的商家直接在淘寶上購買,這樣一來,拼多多賣家只要把收貨地址填成王先生的,就可以賺到38塊錢的差價。

所以,其實拼多多上的商品不排除有來自淘寶、京東,其中摻和進來的假貨。
拼多多商家在采集其他平臺的信息時,上傳產品都是批量化上傳,一個店鋪幾千件產品,數量這么多,出現假貨的概率也就大了。

因為拼多多的快速發展,所以很多輿論上都是出自拼多多,不過關于假貨的問題,拼多多現在也是嚴禁售假,出臺了假一罰十的規則,對于假貨的管控,慢慢跟上京東和淘寶的腳步了。
作為消費者可以給拼多多一次機會,就比如上文海里撈的例子,海底撈在那次事件之后,并沒有受到太大損失。
一個原因是消費者健忘,另一個原因則是海底撈的公關讓人滿足,大家愿意給他一次機會,不過綜合拼多多種種行為來看,消費者很后還愿意留在拼多多的理由只有一個,那便是價格實惠。
淘寶用了十年的世界,發展了上百萬的賣家,而且每年還在平均的增長,
拼多多目前是只用了4年,手頭商家卻供不應求,造成了一個用戶多,商家少的尷尬境地。
導致很多人肆無忌憚用采集工具,一個人可以開幾十個的店鋪,或者上架幾千產品的漏洞,在第三方采集,然后在拼多多高價出售。
假如今天還出現假貨泛濫,只能是因為平臺在對待假貨問題上不夠果斷,即便拿出淘寶過往的歷史來比,也無法得到用戶的諒解。希望拼多多能夠好好想想,對此,大家在拼多多上買東西的時候,一定要貨比幾家,同類產品,一模一樣的可以優先選擇低價購買。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7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