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寶貝刷網”的QQ業務群里,“主播”們還在發布刷網任務。
昨天曝光后,“握手網”改成了“幫工網”。
新京報昨天關于電商計費的調查報告。
《電商刷單江湖:“天天60萬刷手待命”》跟蹤:
由暴露平臺重命名仍在釋放刷牙任務
阿里說,今年已經監控了2800多個單身團伙;專家表示,打擊刷單需要線上和線下的聯合拍攝
昨天新京報發布了電商平臺商家在“雙十一”前的贊和銷量調查報告,報告中提到包括“握手網”、“寶貝刷網”在內的很多單平臺都使用APP、社交軟件、語音軟件進行單筆交易,“握手網”客服也聲稱平臺上有60萬“刷”。
被曝光后,上述業務頻繁的網站已關閉網頁,但“握手網”僅更改了APP名稱,但計費業務仍在進行,“寶貝計費網”繼續在群聊和語音渠道進行。
昨日,阿里對該報告做出回應,稱今年已通過數據技術主動風險控制識別出2800個團伙,JD.COM方面也表示正在加大打擊單筆交易的力度。互聯網法律專家朱偉認為,計費已經形成了新的產業鏈,需要電商平臺和相關執法部門聯合打擊線上線下。

回訪
刷APP名還是釋放任務
據新京報記者調查,在“雙十一”之前,一些單一平臺隱藏在社交軟件和語音軟件的群聊和渠道中,而一些平臺在線上是為了單一軟件。商家注冊后發布任務,網上“刷手”搶單,生意頻繁。其中,“握手”客服聲稱有60萬“刷手”,而“寶寶刷”客服聲稱天天在線有1萬“刷手”。在這些平臺中,下單的商家主要來自淘寶、JD.COM等大型電商平臺。
報道公布后,記者昨日發現“寶貝計費網”無法開通,但在其QQ群中,商家仍在密集下單。早上組助理讓組員改組名,“主持人”同意改“主持人”。助理沒有給出改名字的理由,只是要求當天完成改。

記者觀察到,在300多人的QQ群中,從上午9點至晚上8點,共有15名“主播”下單。
此外,新京報報道中提到的“握手網”注冊頁面已無法打開,記者試圖添加網站客服,但沒有回應。昨天晚上,記者再次打開握手APP,頁面彈出軟件更新提示。新軟件更名為“HelperNetwork”,原藍色圖標改為綠色,但軟件內部布局沒有明顯變化。記者在更名后的《幫手》中發現。com”APP,刷單任務還在不斷更新。在訂單發布頁面上,昨天出現了大約50個訂單,任務上線后訂單立即被抓取。
響應
[阿里]今年,超過2800個單一幫派被確認
針對新京報關于計費的報道,阿里巴巴表示,正在不斷升級打擊計費的力度,運用社交群反作弊算法、物流空包算法、計費資金網絡算法,從計費的每一個環節入手,建立覆蓋全環節的大數據實時風險管控和檢查系統。自2021年1月以來,阿里巴巴已經監控了2800多個投機平臺,包括2384個單QQ群、290個空包交易平臺和237個單交易平臺。
根據阿里巴巴提供的數據,2021年,阿里共關閉了4.6萬家店鋪。隨著打擊力度的加大,2021年這一數字降至2.6萬。
自2021年以來,阿里積極與當地工商執法、公安等部門合作,從源頭上打擊票據,切斷上下游產業鏈。作為反投機聯盟的主要成員,阿里巴巴向聯盟提供了四批投機信“黑名單”,包括85家企業、66個平臺/網站和100個投機者QQ群
阿里表示,需要行政監督部門、司法機關、行業協會、電子商務企業和社會組織共同打擊。但是,電子商務平臺上執法力度的不足是導致無良重復禁止計費的根本原因,令平臺頭疼不已。
【JD。利用大數據識別虛假交易
JD。COM也在努力打擊刷單行為。據了解,JD.COM開發了“反作弊識別系統”,利用大數據識別交易環節的異常數據,正確定位虛假交易。認定的作弊訂單不計入銷售排名,虛假評價內容將被刪除。據JD.COM介紹,JD.COM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治理和處罰措施,以打擊虛假交易。所有被該系統認定為虛假交易的商店都將受到JD.COM的嚴懲。懲罰性的減權和撤貨,情節嚴重的關閉店鋪。
JD.COM一位負責人坦言,近幾年來,計費上下游分工明確,形成了完整的灰色產業鏈,包括虛假物流、計費軟件、出售個人信息、招聘刷單員等諸多環節。所以,反“投機”不再是某個公司或組織可以完成的任務,而是整個互聯網行業需要跨平臺跨企業打擊的不良行為。
專家說

對抗刷單需要線上線下聯合拍攝
互聯網法律專家朱偉表示,許多家電業務平臺已經能夠通過技術手段檢測到在線計費行為,平臺本身有權對計費業務進行處罰,這受到平臺協議、違約金、賬戶治理等問題的限制。
但線下計費產業鏈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問題,從行政處罰到刑事犯罪,都可以由工商部門、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市場監督治理部門、公安部門進行治理。
朱偉告訴記者,刷單行為已經存在了這么多年,但還沒有得到根本治理,需要多個部門共同治理。通過技術手段,從平臺的線上規則到線下法律,治理部門、平臺、商家、網民共同努力,綜合治理。用戶不舉報,產業鏈就不斷裂,就很難嚴厲打擊。
在朱偉看來,目前的在線計費并不僅僅針對電商平臺。“現在還存在反向計費的現象,一些店鋪惡意向競爭對手計費,觸發平臺的檢測機制。另外還有刷流量點擊,就是這樣。”朱說,現在網上有一個現象。很多人喜歡用數據說話,但是網上的數據很簡單造假。“小到電商,大到明星粉絲,再到新聞輿論,歸根到底是誠信問題。假如我們不能控制這些數據的真實性,實際上會導致完整性的崩潰。一切都是用數據說話。回頭看,需要反思。為了保證誠信,要下大力氣監督。”
來源:天線貓,歡迎分享這篇文章!天線貓
上一篇:淘寶流量的主要來源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7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