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思著,差評君打個開了京東,隨便加了兩個瞅著還不錯的到購物車,剛要下單,被工作上的事打了個岔,回來就把這事兒給忘了。

作為一個混跡互聯網幾十年的老手,什么脫俗、三俗、爛俗的小廣告我沒見過?
但實話說這次這個,精準度高得有點令人不適。。。
“前腳搜什么,后腳窗口小廣告就推什么”的情況,其實在互聯網廣告界已經算不上什么新鮮事兒了,不過還是有不少人還是存在不少疑慮。
“我的用戶信息是不是被倒賣了?”“我尤其的X癖是不是被無情的窺視了。。”
現在互聯網上很常見的廣告投放機制,簡單來說主要有兩種:
信息流實時競價投放、標簽化定向投放。
不管技術怎么發展,我們都可以把跟廣告有關的生意,簡單的理解為對廣告位的買賣。
抖音上的廣告也不例外,只是你可能很難想象,現在的技術已經可以幫廣告匹配正確到什么地步了。
在你深夜無法入眠,打開抖音的同時,打上你專屬用戶標簽的廣告位,就已經實時上線了!
流量平臺,例如抖音,會根據用戶注冊信息、瀏覽視頻類型、感愛好的內容類型、留言評論內容等生成用戶畫像。
上線到哪里呢?
答案是,一個類似于廣告交易的平臺上(平臺可以是抖音自己的,也可能是第三方數據平臺),進行實時競拍。
而像京東、蘇寧,各類手游這樣有廣告需求的公司,就是這場競拍的出價者!
競價者,首先會根據廣告位的用戶畫像,和自己數據庫中的用戶畫像進行匹配,大致判定出這個廣告位是否對自己有價值。
廣告需求方,例如京東等電商平臺,會根據用戶的注冊信息、購買習慣、搜索行為、瀏覽記錄等等,生成用戶畫像。
于此同時,開始出價,假如畫像數據存在極度匹配的情況,競價者一般會出高價極力搶下這次的廣告位。
整個交易的過程,差不多就是下面這張圖里這個流程↓
給大家打個比方:小明上午在公司摸魚的時候,上京東搜了搜藍牙音箱,沒下單就走了,但他這個行為被京東給靜靜記錄下來,畫成了用戶畫像;晚上,小明下班回去開始刷抖音;這個時候,抖音拿著它小本子上的小明畫像開始喊話了:“我這兒有個廣告位,看廣告的人是個二次元宅,喜歡玩兒HiFi,balabala,誰感愛好啊,可以開始出價了,價高者得。”這時候,天貓、京東、蘇寧都聽到了這消息,開始看在自己信息數據庫有沒有類似的畫像。很后,廣告位就被出價很高的那個人給拿,塞上了他的廣告。同樣的廣告位招租套路,可能不止是抖音,快手什么的也都有,只是你不用罷了。。。
實時競價的廣告匹配,和傳統的廣告形式很不一樣的地方,在于整個過程可以在100毫秒內完成。
像是一些視頻軟件的開屏廣告,就是已經提前安排好的
也就是說,在你愉快地刷著某一個網紅小姐姐的視頻的那短短十秒時間里,APP已經根據你很近的行為,為你量身匹配上了會在下下一秒展示給你的廣告!
嗯,是屬于你的moment!
其實整個實時競價很 關鍵的點,是用戶信息匹配。
這個可以直接影響用戶收到廣告的精準度,不過具體是怎么匹配的,是不是只用了用戶脫敏畫像,差評君沒有找到太多信息。
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問也不敢答。。。
不過,據公司敲代碼多年的程序猿說,現在很多APP在用戶注冊的時候,都會請求獲取用戶的IMEI(國際移動設備識別碼InternationalMobileEquipmentIdentity),而這個IMEI手機序列碼就像是用戶的互聯網身份證。
但,其實你也不用太害怕,這并不一定就意味著用戶的數據信息遭到了惡意泄露,對于平臺來說,他們依然不知道“你是你”,你只是一串代號,加密代碼。
并且,在合理范圍使用IMEI其實更多的是優化了產品的使用體驗。
實時定價的投放方式很精準,但并不是使用得很多的一種廣告方式。
究竟這種方法,賊貴!
對于財力薄弱的小散戶流量平臺和廣告需求方來說,他們沒有足夠的錢去購買實時定價的服務,也沒有足夠的用戶畫像去定位自己的受眾。
所以標簽化的定向投放才是用得很多的辦法。
舉個栗子,你創建了一個資訊網站,除開它向用戶提供資訊的部分,其他任何空白處,都可以成為一個廣告位。
判定廣告位值不值錢的首要依據,是你的網站流量大不大

現在該考慮的就是,到哪里去找合適的廣告往里填呢?
而在選擇合適的廣告,填充廣告位的過程,其實就是你依據自己網站用戶屬性,定向化向他們安排廣告的過程。
發展得更高級一點兒,像是微信這樣的流量平臺大咖,日活輕松1個億。
這時候,微信就已經不需要親自去挑廣告填自己的廣告位了,而是可以讓廣告自己填進來。
像是我們常見的朋友圈廣告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廣告主可以自己設置那些人可以看到自己的廣告,具體到很基礎的年齡、性別、愛好,和高級一點的用戶使用機型。
但估計經常收到朋友圈廣告的差友們自己也感受到了,這樣的“定向投放”并沒有做到真的精準。。。
說到這里,差評君想起美國百貨商店之父約翰·沃納梅克說的一句廣告界名言——
“我知道在廣告上的投資有一半是無用的,但問題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上一篇:怎么在淘寶買東西淘寶購物指南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6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