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創業干貨(如何從草根蛻變成全球商業巨頭?)
1999年,阿里被認為是“騙子”,
今天,當無數成長中的企業在向阿里對標學習的時候,兩個問題呼之欲出:
企業家阿里學什么?

當下應該學習哪個階段阿里?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創立于1999年,從二十余人的小團隊發展到幾百、幾千直至幾萬人的全球頂尖公司,累積了一個創業團隊很需要具備的治理經驗。
阿里創業初期
雖然公司所處的行業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但碰到的治理問題都很相似。比如團隊的凝聚力問題、治理者的擔當不足、銷售人員如何實現互補、總部與子公司之間的矛盾等,這些問題,阿里也同樣遭遇過。
有句話叫“小孩三歲看到老”,對企業也同樣適用。通過企業創業時期的模樣,就可以判定企業未來的氣質、文化內涵,未來將發展壯大,還是徹底消亡……所以,企業很初幾年的發展經歷尤為重要:
創始人為什么要創立這家企業?

企業治理的底層邏輯和基礎又是什么?
與其艷羨今日輝煌,不如追問如何發展。
9月21日,量子大學特邀阿里早期創業的親歷者張璞作客量見直播間,向幼年時期的阿里要一個答案:創業團隊的企業治理如何從游擊隊到正規軍。
阿里巴巴第38號員工張璞
張璞老師是工號38的阿里巴巴員工,原阿里巴巴人力資源總監及阿里學院院長,親身經歷阿里“政委”制度的起源與形成,作為阿里巴巴的元老、阿里第二位HR,參與了阿里很早的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治理手冊的厚薄程度與企業發展階段是成正比的。
當你的企業只有二十幾個人的時候,就不要把大企業厚厚一本治理手冊改個名字就拿來用了。這種情況很簡單發生在從大企業辭職出來創業的人士身上,但他們沒想過,創業型企業才十幾二十號人,幾百頁的治理制度會把這家企業管死的。所以一定不要盲目地認為治理越多越好。

阿里巴巴的政委體系
這就是為什么越是小團隊,規則可以不要那么多,但一定要有文化。
沒有強烈的文化,團隊一定會散掉,變成一盤散沙。文化在某種意義上,甚至比規則還要強大,規則可以鉆空子,但由于文化是無形的,根本沒有人敢去違反。
創業團隊的治理升級,是企業能否做強做大的 關鍵因素。正是優秀的團隊文化和氛圍,支撐阿里人始終保持熱情和拼勁,推動著阿里不斷發展,依靠組織機構、人才文化,將根越扎越穩。
上一篇:手機淘寶的流量怎么刷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6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