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產品經理如何制定、拆解KPI?(舉例說明)
互聯網行業中,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 關鍵績效指標)是常見的工作目標制定方法之一。那么KPI怎么運用才能很正確地瞄準發力目標,引導員工前行呢。本文將以阿里為例,講述如何制定KPI,以及如何拆解KPI。
很近一段時間,很多的同學都和我反應一個問題,在家辦公或者離職的狀態下,他們忽然沒有了目標。不知道要怎么做工作,不知道怎么安排自己的時間,更不知道自己以后要怎么樣。聽到了這樣的問題,我尤其為他們擔心。
就我而言,我不怕辛勞,不怕付出,我怕不知道如何去做。
現在,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方法——制定一個KPI,讓理想,更有方向。
大家都知道,我曾就職于阿里,所以,我現在,就像分享一下,阿里的每個人是怎么制定KPI的。
阿里巴巴是個很神奇的地方,包容甚至鼓勵理想主義,但是KPI為導向的狼性也深入人心。
馬云曾這樣談及KPI,盡管KPI令所有人討厭,但也有存在的必要和價值,“假如沒有KPI、沒有結果導向、沒有效率意識,那么我個人覺得所有的理想都是空話。“
在阿里,濃濃的企業文化包裹下,KPI似乎不那么令人討厭了。甚至一點點完成的過程非常有目標感、成就感。那段時間也是我成長很快的時間。
一、阿里如何制定與拆解KPI
我先帶大家走進阿里,看看他們的KPI是如何制定與拆解的。
假如說運營是正確的做事以實現戰略,那KPI就是讓戰略落地的梯子。
有一年,天貓的戰略是要做時尚化,和淘寶有更明顯的區隔。那么治理者要讓相關人員都領到KPI,并且這個KPI是與戰略強相關的。那么在時尚化這個較虛的戰略下,你認為BD團隊和運營團隊會領到什么樣的KPI呢?
BD團隊(也就是商務拓展)領到的是國際一線品牌入駐天貓的比例。運營團隊領到的是客單價提升到XX元。
我覺得這兩個KPI的選取非常高明。為什么這樣說呢?
因為BD團隊的任務是去拓展商家入駐天貓,在時尚化這個戰略下,很明顯我們要提高準入門檻,吸引頭部品牌商入駐。他們入駐的比例越高,時尚感自然就更強。就似乎我們在逛線下商城時,能通過入駐品牌的level判定這家商城的檔次和定位。
再來看運營團隊的客單價提升這個KPI。
我們都知道有個電商萬能公式:銷售額=流量*轉化率*客單價。
這里沒有把銷售額和流量拿來當KPI,是因為越追求銷量和流量,運營人員越會讓淘品牌上活動,而淘品牌本身就是從淘寶誕生出來的,他們在淘寶天貓都有開店。他們雖然能產生巨大銷售額和流量號召力,但不利于用戶對天貓的品牌認知。反而是客單價這個簡單讓人忽略的指標,反映了一個用戶的單次購買金額,國際大牌的單價都比較高,也不愛打折,扶持他們的話客單價自然就會更高。
這兩個指標讓BD和運營協作得很好。假如是唯銷售額是從,就會存在BD把高端商戶談進來,卻沒人管的情況。因為大牌一開始在天貓上并不好賣。
剛剛說的是在大公司的情況,中高層已經把戰略轉化為執行人員能懂的KPI了。但在創業公司,大部分新人的情況是,老板叫做啥就做啥,并沒有KPI。這種情況就很簡單淪為打雜的運營,忙碌一年之后再看簡歷,沒有什么可寫的。
我經常看到有的同學的簡歷上極少甚至沒有出現數字,我就知道他的工作是沒有KPI的,沒有結果為導向的,這樣的簡歷在篩選時存在感會很弱,很簡單沉沒。
二、運用SMART原則給自己制定KPI
找不到帶自己的人那怎么辦呢?,恐怕要自己帶自己了。給自己制定個KPI。
當老板要用戶量時,假如你是內容運營,你應該考核自己通過內容帶來的新增粉絲、下載app的量;
假如你是活動運營,你應該考核自己通過活動而來的新增用戶量;
假如你是用戶運營,你應該考核自己老帶新帶來的新用戶量。
總之,你的KPI跟自己的工作內容相關,要是自己hold得住的,大方向上又能滿足老板想要的。
其實這就是績效制定的SMART原則。
S代表具體,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標,不能籠統;

M代表可度量,驗證它的數據或者信息是可以獲得的;
A代表可實現,避免設立過高或過低的目標;

R代表相關,是是與本職工作相關聯的;
T代表有時限,有明確的時間范圍,deadline。
三、如何通過KPI拆解完成KPI任務
為了更確定性的完成KPI,我們還要做一個事兒,就是KPI拆解。
下一篇:淘寶新站不被收錄的幾個原因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6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