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B他老婆看門店,小B則在外面跑工程。
一個偶然的機會,小B曾幫GPLP君裝修,于是跟GPLP君聊了起來,關于互聯網家裝。
曾經有一段時間,小B為了拓展業務,登陸過國內的互聯網家裝網站,然而,小B很失望,他說交完費以后,根本一個業務都沒有,從此,誰也不要跟他提互聯網家裝,都是騙人的。

事實是這樣嗎?
披著一層互聯網+的外皮,互聯網家裝一時風光無限。

不但大筆融到了本錢的錢,在迎合本錢的道路上順風順水,并且公交車上,馬路上,地鐵里,電視上,我們到處都能夠看到互聯網家裝的身影。
然而,各處看身邊裝修的用戶,GPLP君詢問了不下十幾個裝修的伴侶,幾乎異口同聲的體現,他們家裝修絕對不會用互聯網家裝,即即是個平頭,各種保證,然而他們能保證什么?本身又是什么?
這是房子,不是網上買一件衣服,隨隨便便就把一個生疏人領進家,換誰也做不到。
因此,即便吹的天花亂墜,無論是小包工頭還是裝修用戶,對互聯網家裝,大家都用腳投票。
而沒有用戶的互聯網家裝到底能走多遠?
互聯網家裝的風口之后
互聯網家裝曾經是一陣龍卷風,如同今天的單車狂潮,忽然一天各處都是共享單車。
2020 年,一股互聯網家裝的風潮席卷了家裝市場。輕輕松松地舉著“互聯網+”的旗號,然后融資過億,演出帽子戲法,這生意實在是太好了吧。
于是,很多人開始蜂擁而上。

當然,這一方面也有傳統家裝的問題——由于信息不透明,家裝市場里面的水一直比較深,從選擇家裝公司到購買選材施工再到監督售后辦事,每一個環節都是險象環生,需要消費者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以及金錢。
然而,即便如此,在偷工減料,辦事質量等方面,卻還無法保證。
互聯網家裝的出現讓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對于習慣于互聯網的 80 后、 90 后來講,簡直太便當不過。
然而,一切興奮的不要太早。
度過了早期的興奮之后,這些年輕人發現,正經八本做生意的小包工頭們都靠熟人介紹來攬生意,根本不會選擇互聯網與生疏人進行交易,并且他們也不熟悉互聯網,在一天線貓SEO軟件失敗之后,這些人更難以接近。
而沒有人提供建材信息,對比價格,用戶就無法對比選擇,或者即便有了對比與選擇,沒有人安置,這也是個大問題。
于是,當用“低價”、“顛覆傳統家裝”“解決痛點”等噱頭吸引來第一批用戶之后,蜜月期過了,補助結束了,他們便也迎來了陣痛期。可謂是,解決了大眾的痛點,本身的痛點卻沒措施解決,由此倒閉潮開始上演。
2021 年 8 月份,“家裝e站”廈門站悄然停業,老板跑路,法人無法聯系。
更早在 2020 年 8 月,“家裝e站”黃石站也曾出現拖欠工人工資、材料商余款未結、店面關門停業的情況。
當然,這只是冰山一角,陪同著互聯網家裝的風口已過,在沒有后續本錢的助力下,墻蛙科技、宜居家裝網、珂居網、家裝360、美裝、宅師傅也先后宣告倒閉。
給用戶帶來便當的互聯網家裝反倒帶來了更大的麻煩:
小A通過土巴兔平臺挑選了某公司進行裝修,可施工過程只用“失望”二字來評價。“和稀泥,出問題,推責任,打太極,隱性費用一大堆。假如業主沒空去看現場的,會留下很多隱患。”
并且,售后辦事也如同很多傳統家裝一樣,無法保證。
那既然這樣,還不如線下直接伴侶介紹,多少還有點保證,用互聯網有何便當?
充分驗證了那句老話,,互聯網不是萬能的,作為平臺,它也解決不了線下體驗問題。
互聯網家裝的下半場:向左走 向右走?
如同生鮮行業一樣,資金砸下去,這個行業是否就是個偽命題?這值得商榷。
互聯網家裝也是一樣,假如僅是本錢游戲,那我們不置可否。
然而,假如作為生意來看,這個生意能否持續,當前,無論是消費者還是行業參與者,大家都用腳選擇投票。
互聯網家裝出現之前,就常聽人后悔地說,之前裝修公司沒選好,現在留下一大堆問題,漏水、有臭氣、發霉……現在要找人處理都處理欠好。
當然,互聯網家裝出現之后,在無法掌控供給鏈的同時,不消說,它一樣也無法解決質量問題。說白了,家裝拼的是質量和辦事,它沒有尺度的生產線,也沒有必然的尺度來衡量,每個人的愛好也差別,因此,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6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