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言財經
ID:sycaijing
年初的三款社交產品橫空出世,到冷暖驟變的電子煙風口,今年互聯網科技圈一樣的熱鬧。三言財經盤點2021年互聯網科技大事件,帶你回顧這一年的風雨變遷。
公司系列
視覺中國版權事件
事件背景:
2021年4月,人類首次捕捉了黑洞的首張照片。但隨后,有人發現視覺中國竟然宣稱對這張照片擁有版權。任何個人和機構若將黑洞照片商用都必須向視覺中國支付版權費用。
事件分析:
視覺中國“黑洞照片”事件后,其濫用版權問題被大量曝光。甚至連沒有版權屬性的國旗、團旗等圖片均被其宣稱擁有版權。此后,視覺中國公布停止服務進行內部整頓。
簡評:
天下自媒體苦視覺中國久矣,“不敢配圖”成為當時熱熱詞。
網易裁員事件
事件背景:
2021年11月24日,一名網易前員工發表題為《網易裁員,讓保安把身患絕癥的我趕出公司。我在網易親身經歷的噩夢!》文章。該文指責自己在網易游戲遭遇績效考核強行挑刺、變相背鍋、被早退、誣陷以及保安暴力驅逐等不公平待遇。
事件分析:
網易暴力裁員事件很終以網易公布雙方達成和解,處分5名員工并表示將盡很大努力幫助該員工的方式暫時告一段落。但是,員工在工作期間的合法利益是否能夠得到切實有效的維護會是大眾持續關注的問題。合理、合法的用工模式才是社會健康發展的基礎。
簡評:
看來賺錢還得有好身體,不僅要扛住996,還得保證不能生病,否則一病就裁員,誰能吃得消
錘子科技名存實亡
事件背景:
今年初,錘子科技堅果手機團隊除羅永浩外全部并入字節跳動,成立新石實驗室。錘子科技原COO吳德周擔任新石實驗室總裁,負責為字節跳動研發智能硬件產品。10月31日,吳德周召開發布會正式發布新一代堅果手機。
事件分析:
錘子手機誕生至今已有7年,從初代錘子T1手機采用“三明治”硬件設計和擬物化的UI交互起,錘子系列手機總是“不走平常路”。這一定程度體現羅永浩對設計的執著,和對“工匠精神”的追求。但是自始至終,錘子系列手機并未能在中國手機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很終因資金問題不得不賣給字節跳動。
簡評:
“有的公司,做著做著就沒錢了”——羅永浩于老人與海發布會。
阿里 事件
事件背景:
2021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交易所敲鐘 。當日,阿里巴巴以187港元開盤,比發行價176港元上漲6.25%,市值4萬億港元,成為全球第八大 公司。
事件分析:
阿里巴巴與香港交易所緣分由來已久。2007年阿里巴巴B2B業務在香港 ,2021年私有化退市。此外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健康、阿里影業在香港 。本次則實現阿里巴巴在香港整體 。
這是香港邁出 公司產業結構調整的第一步,未來將有更多高新技術企業在香港 。對于阿里來說,一方面實現雙市場融資,避免依靠單一市場融資的風險。另一方面則是繼張勇接替馬云后資本市場對阿里巴巴的認同。
簡評:
2021年馬云曾說要回到香港,如今總算兌現諾言。
華為實體名單、離職員工事件
事件背景:
2021年5月,華為被美國列入管制“實體名單”,不答應從美國采購零部件,各大美國企業將“斷供”華為。
2021年11月,華為離職員工李洪元因離職賠償金問題被華為舉報關押251天事件爆出,在華為工作12年的前員工李洪元離職后,被舉報敲詐勒索,隨后被羈押251天,后無罪釋放。此事一出,引發全網爭議。此后,華為回應稱若李洪元認為其權益受到損害,華為支持他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權益,包括起訴華為。
事件分析:
華為被列入“實體名單”后,海思發內部信,表示多年“備胎”即將轉正,公司努力奮斗就是在等這一天。此后,美國商務部再次將8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名單”。這一系列事件進一步要求企業有獨立自主研發核心產品部件能力。
被列入“實體名單”半年多以來,華為生產的硬件產品開始尋求減少美國供給商提供零部件。有國外媒體報道稱新批次的華為Mate 30系列手機已無美國零部件。
簡評:
是禍也是福!
行業系列
科創板
事件背景:
2021年6月13日,科創板正式開板;7月22日,科創板首批公司 ;8月8日,第二批科創板公司掛牌 。
事件分析:
科創板于2021年11月5日在首屆進博會開幕式上公布設立,獨立于現有主板市場的新設板塊??苿摪逯饕康臑槁鋵崉撔买寗雍涂萍紡妵鴳鹇裕ㄟ^在盈利狀況、股權結構等方面的差異化安排,增強對創新企業的包容性和適應性。
簡評:
無論什么板,企業模式要健康。
P2P爆雷
事件背景:
2021年11月,知名P2P平臺麥子金服被爆遭經偵查封,創始人黃大容也被調查;2021年9月,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發布公告稱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對上海證大公司立案偵查,41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并查封涉案資產;2021年3月28日,東莞警方發布通告,稱團貸網實控人唐軍、張林已于3月27日自首,團貸網正式暴雷。
事件分析:
2021年可謂是“P2P爆雷”年,據有媒體統計,今年以來已有1200多家相關公司停業。除了上述這幾家P2P爆雷外,全國多地開展清退網貸機構。湖南、山東、重慶等地明確公布將取締轄區內所有P2P網貸業務。
簡評:
趕緊上岸才是很明智的選擇!
變冷的風口:電子煙、垃圾分類
事件背景:
2021年,原錘子科技0001號員工朱蕭木公布創辦福祿Flow電子煙;羅永浩和原錘子科技總裁彭錦州公布合作創辦小野電子煙;此外,還有包括靈犀Linx、YOOZ以及悅刻等電子煙品牌在市場中拼殺。
2021年7月1日,上海正式實施《上海市生活垃圾治理條例》,條例要求市民嚴格執行垃圾分類,包括干垃圾、濕垃圾、可回收垃圾以及有害垃圾。
事件分析:
垃圾分類政策出臺后,其背后帶來的商業機遇一度也被認為要成為“風口”。據三言財經調查,今年6月至7月一個月間,全國成立了8346家和垃圾處理業務相關的企業。但很早入局的一批企業目前已滿目狼藉,懸在它們頭上的則是破產重組、停業倒閉、員工討薪等問題。
簡評:
電子煙禁令讓羅永浩成了“風口終結者”。
攜號轉網
事件背景:
2021年11月27日,工信部召開攜號轉網啟動儀式,即日起,攜號轉網正式在全國提供服務,電信業務經營者不得干涉用戶自主選擇。
事件分析:
攜號轉網實際上早在2021年就已開啟部分地區試點服務,至今已過去近十年。目前,在攜號轉網服務正式啟動后,經媒體調查,有愛好攜號轉網和沒愛好攜號轉網的用戶基本持平,資費、信號問題是用戶考慮該服務的主要動力。但調查結果顯示,有超八成用戶并不了解服務規則。
簡評:
996 ICU
事件背景:
年初,一個起源于中國碼農的 Github“996.ICU”項目,以燎原之勢席卷全球各地的程序員圈子。
996ICU 即“工作 996,生病 ICU”,某程序員注冊了一個叫做 996.ICU 的域名,并在這個網頁上大舉控訴部分互聯網公司實行 996 工作制。996.ICU 網站被翻譯為多國語言版本,引發熱議。
事件分析:
996在互聯網行業是常見的事,這是中國互聯網飛速發展的產物。在國內的互聯網公司,技術團隊一般沒什么話語權,基本上是被產品層“趕著走”。
但是即使是美國,也有很多公司的工作強度非常貼近996強度。要擺脫這種狀態,除了需要行業的規范化,還需要程序員群體提高自身實力,但這無疑是個漫長的過程。
簡評:
不怕996,就怕免費的996。
5G元年
事件背景:
2021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2021年10月31日,三大運營商公布5G商用套餐,并于11月1日正式上線5G商用套餐。
事件分析:
5G被公認為是能夠帶來行業變革的技術,無論是在手機、物聯網、AR、VR等領域都將帶來全新的機遇。
簡評:
5G對行業的改變還需要時間。
人物系列
馬云退休
事件背景:
2021年9月10日,我國第35個教師節,馬云55歲生日,阿里巴巴20周年。馬云選在這個尤其的日子退休,將阿里的大旗交到了張勇的手里。
事件分析:
馬云是中國互聯網很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故事和言論無數次成為媒體的寫作養料。馬云不僅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個人魅力也贏得了無數人的追捧。他在教育、慈善事業上的努力,也不應被商業的成功給掩蓋。
簡評:
世上只有一個馬云,阿里只有一個風清揚。
李國慶夫婦離婚糾紛
事件背景:
2021年2月20日,當當創始人李國慶公開信公布離開當當網。10月,李國慶在訪談節目中指責被妻子俞渝“逼宮”,怒摔水杯搶占互聯網輿論C位。
10月23日晚間,俞渝在朋友圈開撕丈夫李國慶,直指其同性戀、撒謊、不顧家,且患有梅毒等內容。11月29日,李國慶與妻子俞渝離婚案在北京開庭,他的訴求是離婚和平分股權。

事件分析:
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被趕出當當,以及此后與妻子俞渝的離婚糾紛,引發全民的廣泛討論。曾經的模范夫妻如今互相“揭短”,著實讓人唏噓不已。誰對誰錯,這是個難解的問題。
簡評:
清官難斷家務事,一句不合就是撕。
李佳琦碰上”粘鍋“
事件背景:
李佳琦,口紅一哥,全網粉絲超過5000萬,可以說是目前很火的美妝博主。2021年“雙十一”與馬云pk賣口紅,很終戰勝馬云。
但在10月的一次直播中,發生不粘鍋“粘鍋”事故,引發對于直播帶貨質量問題的熱議。李佳琦一下子走上了輿論中心,遭受廣泛質疑。隨后李佳琦登上《吐槽大會》,接受吐槽,并自嘲“是我的鍋,我讓這個鍋背鍋了,大鍋對不起”。
事件分析:
李佳琦屢屢登上熱搜和媒體頭條,尤其是雙十一前媒體的海量報道,神話般的渲染。媒體曾給李佳琦帶上各種高帽子,但媒體對李佳琦的盛贊報道,可能正在“捧殺”這位“天才主播”。
簡評:
世上沒有神話,這是媽媽教給我的道理。
孫宇晨放了巴菲特鴿子
事件背景:
7月23日,孫宇晨終于還是放了巴菲特鴿子,孫宇晨稱因突發腎結石正于醫院治療,因故取消與巴菲特先生的午餐會面。
2021年6月4日,孫宇晨公布以4567888美元拍下沃倫·巴菲特20周年慈善午宴。
事件分析:
孫宇晨成了第一個放巴菲特鴿子的男人,因這場晚餐也賺足了流量。此前很多人還在想孫宇晨在面對巴菲特要說些什么,但孫宇晨用行動證實不說反而比說更有“力”。
簡評:
熱點面前,孫宇晨不會錯過,很多只是遲到。
咪蒙被封殺
事件背景:
今年2月,咪蒙旗下公眾號“才華有限青年”發布了《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一文,該文章在朋友圈迅速刷屏,但被指責文章存在“虛構”、操縱情緒、扭曲價值觀。
不久后,“咪蒙”和“才華有限青年”兩個微信公眾號被發現已注銷,隨后各大內容平臺也先后封禁咪蒙旗下相關賬號。
事件分析:
咪蒙這類編故事,煽情緒的自媒體的崛起,是全民情緒共振時代的產物?!岸倦u湯”的炮制文章千篇一律,咪蒙的倒掉是一個“畸形”自媒體時代的終結。
簡評:
“含咪率”曾經是一個讓人色變的指標。
賈躍亭申請破產
事件背景:
10月14日,賈躍亭債務處理小組方面發布《有關賈躍亭先生個人破產重組及成立債權人信托的聲明》。聲明稱,賈躍亭已于美國當地時間10月13日主動申請個人破產重組,這將成為解決賈躍亭個人余下債務并保障債權人利益的很佳方案。
事件進展:
美東時間11月25日,賈躍亭在法拉第總部舉辦債權人會議。到場的債權人機構總共20家,總人數超過30人,包括債權人及律師代表。
美東部時間12月6日,在美國司法部下設的債務信托受托人辦公室的主持和見證之下,賈躍亭再次在特拉華州出席了債權人聽證會。

賈躍亭破產的計劃進行并不是那么順利。接下來在12月中旬由法院確定投票的具體時間,預計在明年1月份前后。
簡評:
賈躍亭何時回國,這將是個未解之謎。
產品系列
今日頭條做搜索
事件背景:
8月份,字節跳動的一側招聘啟事讓頭條搜索浮出水面。頭條搜索隨后也正式上線。事實上,3月起就有網友發現,今日頭條可以支持站外搜索。字節跳動當時回應稱,搜索業務已經上線,產品還處于測試階段。
事件分析:
頭條做搜索在邏輯上是很簡單理解的,通過智能推薦,用戶可以獲得針對性的信息,但是對于這樣一款超級APP,用戶還需要有自主獲取信息的途徑。搜索是本質上是信息分發的一種基礎方式。
面對業界關注的頭條搜索問題,今日頭條CEO朱文佳表示,做頭條搜索并非競爭驅動,而是基于產品使命和用戶需求。
簡評:
對于信息平臺來說,搜索只是一種分發方式。
社交產品的爆發
事件背景:
年初,三款社交產品馬桶MT、多閃、聊天寶扎堆發布,似乎業界再一次發起了對微信的挑戰。幾個月后,飛聊和狐友出現,再加上綠洲,2021年的社交產品尤其多。但是與預想的無二,一段時間的輿論高潮后,這些產品逐漸沒有了聲音。
事件分析:
以上的幾款產品對微信并未造成沖擊,在產品形態上也沒有顛覆式的創新。由于社交產品的遷移成本太高,微信的國民應用的地位依然穩固。
簡評:
不是這些產品不行,是微信太強大。
折疊手機
事件背景:
今年手機領域很火的概念有兩個,5G和折疊屏。三星很先掀起了折疊屏的序幕,隨后國內廠商也相繼推出相應產品,例如華為和小米等。
事件分析:
折疊屏到底好不好,曾陷入一番熱議中。有人認為這只是炫技的由頭,有人認為這才是科技的魅力。但對于硬件產品來說,用戶的評價才是很有說服力的,各位看官不如等一等,看看評價再入手。
簡評:
假如你是科技極客,錢又太多,那就隨便買唄。
總體來看,科技互聯網行業碰到一些“風口”,但是變化太快;大公司也不再一帆風順,碰到大大小小的波折。未來創業者們如何選擇方向?大公司們會發展如何?歡迎分享你的觀點。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6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