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近剛剛過完生日,又大了一歲,距離40歲又進了一步。
年紀大了,就要多復盤。很近幾天思考的比較多,因為身邊失業的朋友開始多了起來。
我又有點陷入擔憂、焦慮的心態了。
好在我一直是個有阿Q精神的中年油膩男,很快安撫好自己的心情。
但是對互聯網職場人來說,40歲真的是很難很難繞過去的坎。
這個年紀,錢沒掙夠,體力卻嚴重下降。每到公司有任何風吹草動,老板第一時間想起你,究竟你的薪資比起那些小年輕還要高不少。
他們不光可以996,還可以通宵呢?你呢,加班狠一點,立馬腰酸脖子疼,就算身體健康的,家里總有小孩吧?家里總有老人吧?
你什么都沒做錯,你只是老了。
互聯網加班成風,這次疫情更是讓很多公司跟風996。從這個角度,對于不少人而言換個行業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但對于不服輸的那一部分人來說,這意味著徹底平庸。不少人選擇互聯網的初心,一定不是吃口年輕飯這么膚淺。
我們可以老去,但我們不能平庸的老去。
今天談談如何打破互聯網40歲失業的魔咒。
不可否認,互聯網新的一代要比老去的一代優秀。
原因也很簡單,互聯網商業模式、知識技能的更新速度太快了。
很多經典火熱的編程語言,等行業大佬出完經典書籍之后,就過時了。
我讀書那會,還在學VB編程,現在還有人用嗎?
90年代會打字排版就已經是很牛的技能了,要是會點數據庫操作,就已經是神人了。
而現在呢?大學生大一、大二就在學人工智能、大數據。
那10年后呢,會怎么樣?
如今的一線城市,人才濟濟、競爭激烈、變化迅猛。所有人都撒丫子在急速狂奔,稍不留神就落后了。
對于互聯網中年人而言,假如不能持續學習和成長,我們的知識和技能很快就會完全過時,緊接著就是被快速淘汰。
優選的辦法,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成長,跟上時代的高速發展。
而持續的學習和成長,雖然無法立即改變你的命運,但會給你帶來躍遷的勢能。時間久了在你身上會發生質的變化。
一旦發生質變,把握新技能的速度就會越快,也也不簡單被淘汰。
很多人無法堅持學習和成長,很大原因是高估了短期的變化。堅持學習了幾天,發現用處不大,很快就放棄了。
正確的思維是:對短期變化持低預期,對長期變化保持確定性。
堅持下去,一年之后回頭看,覺得一年前的自己什么都不會,這就對了!
中年人,在體力和聰明程度上,肯定是不如年輕人的。
這是生物學規律,無法對抗,只能接受。
但中年人有足夠的時間鍛煉出抓事物本質的能力,有了這種能力,可以讓我們不用和年輕人拼體力。
那么如何練習抓事物本質的能力呢?
答案是把握洞察復雜系統的能力。
任何系統都可以進一步拆解為多個「要素」,及要素之間的「連接方式」,在這個定義中,有兩個要害詞:
1)要素
2)連接方式
比如,一臺復雜的電腦,包括主板、顯示器、鼠標、cpu、內存、硬盤、等等組件和零件。
這些組
件和零件就是「要素」,而這些組件和零件如何銜接,如何搭配讓電腦這個系統運轉起來,這里的銜接方式,搭配方式就是「連接方式」。
將復雜系統拆解為窮盡的要素,并找到要素和要素之間的「連接方式」,深入理解「要素」之間的連接方式。
我們往往簡單看見整體,簡單看見要素卻經常忽略他們的「連接方式」。而解決問題的方式經常隱藏在「連接方式」里。
要洞察系統,過程是拆解出系統的組成元素和連接關系,且真正深入理解它們。
思考以下四個問題:
1)你能夠識別出各個要素嗎
2)這些要素相互之間有連接方式嗎,是怎么連接起來的?
3)這些要素單獨作用時產生的影響和它們通過連接方式整合在一起時產生的影響有所不同嗎?
4)當環境改變了,要素和連接關系會發生什么樣的改變?
這四個問題的答案,代表著你對復雜系統的真正洞察。
拿編碼舉例,大部分程序員都能實現業務功能,但只有一部分程序員具備架構思維,并進而能成長為架構師。
架構師和高級工程師不僅在薪資和發展空間上有巨大差異,更重要的是一個高級工程師假如在40歲之前無法成為架構師,很簡單面臨被淘汰的結局。
那架構思維本質是什么呢?是對代碼世界的「要素」和「連接關系」的拆分和深刻理解。
編程的「要素」是哪些?函數、類、第三方組件、容器等等。
編程的「連接方式」是哪些?接口協議、類的架構方式、函數的組織方式、工程的配置。
編程的「環境」呢?并發量、不同機型的適配、極端邊界情況的考量等等。
用這種底層練習方式,才能讓你具備架構思維,進而成為架構師。
一旦把握洞察系統的能力,那我們其實就具備了直擊本質的能力。
我們可以成為架構師,也可以成為優秀的治理者,又或者可以成為跨多個領域的更高階人才。
半秒鐘就看清事物本質,和一輩子都看不清本質的人,命運注定不同。
要想不被淘汰,建立一個領域的技能壁壘非常重要。
只有極少數人能做到快速發展甚至是火箭般遷升,絕大多數人只能一步一個腳印的突破自己。
首先你需要選擇一個可
以持續積累且有發展前景的技能。
然后就是持續高效積累的過程。持續意味著堅持,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每一天都要不斷精進,不斷積累。
假如你有理想,那應該是你天天都要做的事情。
高效意味著做各種積累方法嘗試,直到找到真正合適自己的路徑。
同時還需要引入刻意練習的方式,觀察高手的技能和自己的差距,并找出解決差距的方法。
拿程序員舉例,同樣的功能代碼,高手可以設計得優雅無比、高內聚低耦合,一般的程序員可能只能勉強能實現功能。
所以,不斷做重構優化的程序員會在專業技能項上發展更快。原因很簡單,要做重構就必須學習高手的代碼結構和方法,可以是看書、也可以是看github的開源代碼等等方式。
而反復練習,會讓你的代碼不斷接近高手的境界,甚至很后實現超越。
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刻意練習的過程。
當然,開始任何技能的提升之路,都會面臨前期進步非常緩慢。但不要灰心,一定堅持下去,只要達到臨界點,就會迎來快速提升。
說到這,又要上這個圖了:
專業技能的積累,一定要堅持到突變線這個時刻。突變線之后,就是你擁有壁壘之際!
要記住一句話:人生的每一份努力,絕對不會白費,很終一定會在某個時間點,給予你巨大回饋。
以上就是我的3點建議。
總結下要打破互聯網40失業魔咒,我們需要:持續學習和成長、把握抓事物本質的能力、持續高效積累技能壁壘、廣交人脈、學會選擇、對抗過度焦慮、照顧好身體。
當然,我們也要有平常心,究竟衰老和平庸乃至被淘汰都是自然界的規律。
我們可以對抗規律,但不可能改變規律。我們能做的,是盡量延遲這一刻的到來。
假如失業真的到來,完全可以再換一個行業重新出發,究竟互聯網的老人在其他行業可能還是年輕人。


上一篇:很黑榜互聯網一夜情圣地Top10
下一篇:西方為什么沒有互聯網思維
如果您覺得 互聯網40歲失業是一個無法打破的魔咒嗎還羨慕程序員的高工資嗎 這篇文章對您有用,請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6064.html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6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