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行業競爭愈演愈烈,互聯網用戶也越來越多。有了互聯網,人們真正實現了足不出戶便能知天下事,這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隔閡,人與人的距離也仿佛通過互聯網拉近了不少。2020年互聯網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2021年互聯網行業也會調整狀態再出發。
“短內容一直是微信要發力的方向。我們很重視人人都可創造的內容。”張小龍在2020年微信公開課開場視頻中強調。一個“人人都可以創造”的載體,需要涵蓋文字、圖片、視頻、直播等多種呈現形式,還需要在流量分配上鼓勵創作:頭部大號吸收了高關注流量,但長尾小號也要能嘗到創作的反饋,分得一杯羹。公眾號發展成以圖文為主的內容場域,更靈巧、門檻更低的短內容方面是缺失的。
視頻號被打造成可對外展示的一個名片,它不僅有媒體傳播性質,也有良好的社區屬性。視頻號也是微信有史以來,第一天線貓SEO軟件兼具中心化流量分發和去中心化流量分發的產品功能。這種模式下,留給中長尾創作者的空間非常大。新榜社群運營總監張恒說,視頻號上線之后,迭代進化的速度,真的不克制。今年9月,騰訊繼五千萬美金收購了VUE后,推出視頻剪輯App“秒簡”,助力視頻號內容剪輯,本質上都是在降低內容生產的門檻。
視頻號也采取了獨特的分發邏輯,它的傳播鏈路突破了朋友圈,打通N度人脈,實現了公開傳播,本質上是基于熟人社交+算法的推薦機制。在利用算法實現個性化推薦的同時,也能確保特定圈層口味的一致性:你朋友圈的人群構成,很大程度會決定你看到什么。今年陸續有品牌開始入駐視頻號,就在近期。
在視頻號的整個生態里,它既有抖快等一系列探索過的商業模式,也有很多別人不具備的獨特能力:微信的統一賬號體系、強大的社交關系、微信支付的完美閉環。更重要的是,小程序完成了整個生態基礎建設,所有的交易都可以跳到小程序上直接交易,這在其他平臺上都是不存在的。
微信的生態悖論:
張小龍曾在2021年微信公開課上重提“微信工具論”:“我之前我們說過微信是一個工具,到現在我還是這么認為,微信就是一個工具。我們的目標是要做互聯網上很好的工具。”而當一個簡單的工具,轉向野心更大的“基礎設施”,幾乎將線下的一切交互行為都能夠搬運到線上。隨著微信不斷開放商業生態,微信也變得越來越臃腫。公眾號、小程序、微信圈子、微信搜索、微信支付、企業微信、微信AI、廣告各自向前又互相牽動。公眾號、小程序、微信圈子、朋友圈、視頻動態是內容的載體,微信搜索則完成了用戶、信息與服務的連接。
伴隨生態邊界的不斷擴張,微信商業化和用戶“不被打攪”的體驗之間的矛盾逐漸凸顯。2021年,微信和第三方數據就顯示,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逃離朋友圈。而除此之外,奉行“去中心化”分發原則的張小龍也在2021年開始,引入了算法分發。公眾號文章不再純粹按時序排序,公眾號信息流里出現推薦,公眾號文章末尾出現文章推薦,視頻號推出“熱門”功能,微信搜索算法日益成熟。(來源:互聯網)

以上就是2021年的互聯網展望,更多出色內容,請繼續關注小編,我們下期繼續。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6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