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的互聯網,國外朋儕印象每每是封閉,落后,珍愛主義等等,這只是片面的評價,中國互聯網領域除了對于國家政治上有所保留外,其它照舊對外開放的,競爭也尤其很是的激烈,雖然沒有谷歌,但是有百度,雖然沒有YouTube,但是有優酷土豆,雖然沒有亞馬遜,但是有阿里巴巴,這些國內網站的用戶體驗和使用結果涓滴不亞于美國互聯網巨頭營銷策劃公司,國人已然對“翻墻”上網無多大愛好。
的確,許多人對所謂的“防火長城”給他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的束縛感到失望。然而,大多數中國人的細致力并沒有放在他們搜索不到的內容上,由于國內的網站完全可以彌補這個空白。
即使有些外國的APP沒有被封鎖,它們也輸給了中國的競爭者,由于許多人已經離不開他們所使用的產品了。網絡通訊工具Skype、WhatsApp等在中國都可以訪問,但它們無法庖代中國人的產品。以騰訊的社交通訊工具——微信為例,其用戶數量已經超過9億。
一旦外囯出現某項新技術或某種新的商業模式,中國人馬上就能把它應用到本土市場一中國人稱之為“微創新”。
OPPO和vivo是去年占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第一和第三的品牌,它們的重要用戶是年輕人和不太富裕的小城市居民。這些手機外形與iPhone相似,同時具備許多類似功能,但因為中國的制造業成本很低,它們的價格還不到iPhone 的一半。
對新事物接納之快,催生了對新產品和商業模式的需求。5年前,移動付出在中國還沒有出現。現在,它已經無處不往,飯店、出租車、便利店,人們的生活基本可以脫節現金。
據統計,2021年,中國第三方移動付出的規模增加了兩倍以上,增至38萬億元人民幣(約合5.5萬億美元)。而美國佛瑞斯特研究公司的數據表現,美國同期的移動付出規模僅為1120億美元,增加39%。
移動付出的大力普及百度搜索排行,也催生了共享單車的誕生,以OFO和摩拜為代表的單車已經普及到全中國三四線城市,用戶可以通過手機掃碼的體例解鎖和使用單車,按公里計費,隨時可以停靠在任何地方,使用尤其很是的方便。
在某種程度上,好多國外的希罕互聯網技術在國內卻得到了高速發展,中國人的創新和發展速度讓外國人驚異,很多巨頭反過來開始效仿國內功能,比如臉書效仿微信,增長了好友間轉賬和購票等服務。蘋果公司上周公布,該公司的iMessage服務也將支撐好友轉賬功能,今年美國的好多的快餐連鎖店開始增長送外賣服務,其實早在2020年,中國的路邊攤小飯店就已經在做這個了。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5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