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互聯網誕生50周年、中國全功能接入互聯網25周年。據統計,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8.29億人,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11.39萬億元;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3萬億元,占GDP比重為34.8%,位居全球第二位。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方興未艾,互聯網仍具有更強勁的發展動能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10月20日上午,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全體會議在浙江烏鎮召開,多位嘉賓圍繞人工智能、5G等熱點話題發言。在他們看來,合作是科技創新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要害詞。
人工智能驅動智能經濟發展
“在布滿不確定性的全球經濟大背景下,數字經濟對于帶動全球經濟復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技術創新將是拉動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百度創始人、 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說,數字經濟從PC的發明和普及、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到今天進入了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力的智能經濟新階段。他認為,人工智能驅動下的智能經濟,將在三個層面帶來重大變革和影響,即變革人機交互方式、改變IT基礎設施、催生眾多新業態。而這三個層面不是割裂的,他們會互相影響并產生化合反應。

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表示,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在語音、視覺、語言、閱讀、翻譯等研究領域都快速接近人類水準。今天,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速度已遠遠超出設想。
據奇績創壇及YC中國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陸奇介紹,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用感知獲得數據,從數據中抽取知識,用知識解決任務、創造價值。人工智能的長期發展需要不斷提高核心技術,不斷探索建立新一代跨行業橫向平臺。
“在人工智能時代,創新和數字化進程會更快,人們面臨的挑戰也更大,開放合作的重要性會更高。”談及人工智能發展,陸奇強調,目前面臨的重大挑戰是數據成為人工智能時代的核心產能。因此,需要共同努力探索建立新機制,既能保護好數據隱私和數據價值,又能提供更強的合作機制。
對于人工智能的未來,李彥宏稱自己是樂觀主義者。他相信,人工智能的發展是一個屬于全世界、屬于全人類的機會,人工智能必將讓人類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互聯網正在開啟一個從技術創新到普及再到責任的全新發展循環。我們要做的,就是馭之以道、律之以法、束之以德——攜手把握未來趨勢,引領智能互聯網發展,為全人類創造一個互聯互通、更加美好的未來。”沈向洋說。
進一步拓展互聯網合作空間
國際電信聯盟副秘書長馬爾科姆·約翰遜表示,5G、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為提升醫療健康、教育、普惠金融、移動互聯和節能減排水平帶來了巨大機會,但目前世界人口中還有不到50%的人還未實現互聯網連接。因此,要在邊遠地區和農村地區實現互聯網連接,而5G等技術能幫助人類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從智能家居到工業物聯網再到智能城市,5G將使所有人實現無縫溝通互動。針對中國5G商用情況,高通執行副總裁兼技術許可業務總裁亞歷克斯·羅杰士預計,到今年年底,中國的運營商將會部署大約10萬個5G基站,數以百萬計的用戶將在中國體驗5G服務,這些服務將會帶來更快速度、更低時延、更高可靠性和更安全連接。

“5G只是未來移動互聯網的一個指標,移動是互聯網創新的主要來源,而它的核心就在于合作。”亞歷克斯·羅杰士強調,假如讓所有利益相關方能共享很佳實踐并合作,在此情況下技術是很有效的。
俄羅斯聯邦通信、信息技術和大眾傳媒監督局局長亞歷山大·扎羅夫認為,今后5年,互聯網發展的核心和主要方向將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為社會數字化和經濟數字化提供了可能,也會帶來新的社會發展和生產發展機遇,但目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現在所積累和搜集的數據使用比例不夠大。為進一步使用相關數據,應進一步拓展合作空間。他表示,各國在互聯網信息網絡交流方面可獲得四個方面優勢:一是新技術發展帶來更多硬件和技術上的可能;二是打擊和應對互聯網犯罪等共同挑戰和威脅;三是加強各國互聯網市場穩定性;四是加強世界網絡空間的相互信任和安全水平。
“我相信,各國可以采取行動,實現建立一個開放、合作、全球互聯的互聯網,支持建立一個全球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應該受到各國歡迎。”國際互聯網名人堂入選者、Internet2高級顧問斯蒂夫·沃爾夫表示。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5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