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談互聯網,你就很難明白企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因為你根本就沒互聯網的認知,談什么都在企業內部這個圈子,就沒法談。
不談消費互聯網,你就很難明白企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因為消費互聯網像產供銷研上游一節節延伸,就是企業互聯網乃至產業互聯網。
(1)提前申明:我個人的局限性
我是常年從事企業軟件的,這個職業是典型的企業對企業的業務。
企業軟件是典型的虛擬性的,不像我們看到的汽車、房子、手機都是實物制造。
不過我面對的客戶卻都是to C的,我做過零售行業信息化、醫院行業信息化、汽車行業信息化、地產行業信息化,零售、醫院、汽車、房子,典型都是售賣給消費者的。
我沒做過財務軟件,也沒做過ERP,我過去在垂直行業做的都是這個行業的業務處理軟件,如零售的倉儲處理(WMS)、醫院的計費收費和藥房藥庫處理、汽車的分銷銷售和維修、地產的銷售和租賃。
后來也漸漸擴展到了全企業用的企業協同軟件:集成門戶、企業社交【企業內IM/微博/博客/論壇】、項目治理/任務治理,也漸漸擴展到了企業財務部門軟件:預算、成本、費用、應收應付,也漸漸擴展到了企業采購部門軟件:招投標、采購業務過程記錄。
我還沒做過企業對企業的企業客戶,我也沒做過重工業產品的企業客戶,我做的全是給消費者用的輕工業產品的企業客戶(汽車應該算是重工業范疇)。
即使在京東的時候,即使京東有新通路業務(本質是B2B分銷業務),看似是S2b,但因為零售終端門店和京東體量相比差距太大,和一個大C差不多。
(2)我如何判定互聯網的真偽性
我那天看了一個2021年中國互聯網企業價值榜,里面居然有瑞幸咖啡。我就納悶了,瑞幸咖啡怎么就成了互聯網企業了。所以真有必要把互聯網企業掰明白。
有些企業看起來像實業,其實人家是典型的互聯網。有些企業看起來像互聯網企業,其實是典型的實業。弄混了就會遭殃。
我個人有兩個重要觀點:
1、互聯網不管是產品或是服務,都是虛擬的。
2、互聯網需要單體對單體連接,然后還要彼此連接成網狀,這才能天然聚合海量用戶和海量數據,這才是真的互聯網。光單體內部之間連,或者只一條線連,都不能稱作真正的互聯網。
我就是依據這兩個重要原則來判定什么是真的互聯網,什么是假的互聯網。
(3)互聯網
中國互聯網發展了20年,Web網站超過600萬個,蘋果應用商店中國區App超過181萬款,但這都是各種各樣的相,本質上就下面幾類。太陽底下無新鮮事。
一、典型互聯網
其實,很典型的互聯網企業是以下幾類:
1、新聞資訊/垂直行業資訊(如汽車之家、東方財富網)、文學/電子圖書/動漫
2、音樂、音頻(如喜馬拉雅聽書)
3、視頻(如長視頻優酷土豆、短視頻如抖音快手)、直播
4、即時通信(QQ/微信)、社交(陌陌/微博)、社區(如知乎/雪球/脈脈)
5、內容搜索(如百度)、網站導航(如hao123)、地理導航(如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
6、游戲
以下一些類比就不好分辨了,可得睜大眼睛。
二、零售電子商務互聯網
阿里平臺肯定是互聯網:
1、商品資源調度平臺:1688、淘寶天貓
2、倉儲物流資源調度平臺:菜鳥
3、資金資源調度平臺:聚合支付工具支付寶、螞蟻金服信貸
而京東自營零售、京東自營倉儲物流,是典型的實業本質,不應該屬于互聯網范疇。只不過借助互聯網在網上進行消費者獲取、訂單獲取。

你判定一家企業本質是零售實業企業還是本質是電商互聯網企業,就看它是做資源調度平臺,還是要自己親自進貨囤貨賣貨送貨。
你可以用此方法再判定判定:拼多多、云集微店。
三、服務電子商務互聯網
這類型更不好判別真偽,因為他們賣的都是線上訂單,需要消費者線下使用到服務方去消費服務。
你看攜程,在網上賣各種服務訂單:機票、旅館、旅行社跟團游、經典門票。
其實攜程是個實業企業,它需要包銷,只不過它囤的不是實物,而是一堆電子票(現在科技發達不是紙張票了)。
但你看滴滴,它就是個典型的服務電子商務互聯網商,它做資源調度平臺:出租車-租客。
你看美團,看似美團似乎尤其重,還配送到家,實際上它也是個典型的服務電子商務互聯網商,因為它的核心是:點評UGC內容營銷引流、美團線上訂單交易支付、美團線下外賣配送調度平臺(類菜鳥)
你看58到家,就是搬家公司、保潔、維修人員資源的社會化調度平臺,也是典型的服務電子商務互聯網商。
四、虛擬服務電子商務互聯網
這類型是典型的互聯網。他們的服務是可在互聯網上交付的,不像飛機、酒店、景點、電影院、搬家、保潔、維修你都得到線下去交付。
這個領域典型的代表有:醫療、教育、人才,還有兩個尤其領域:金融、通信。
醫療這個垂直賽道,有兩個細分:網上咨詢、網上掛號和網上訂藥。我把互聯網醫療保險歸到金融領域,算是金融領域的一個面對細分行業的產品。
教育,通過互聯網的文字、語音、視頻、直播就可以完成。
人才:本質上是個廣告,只不過不是商品資源的供求,而是人才資源的供求而已。
金融,本來就是個虛擬服務,除非我們使用紙張鈔票,否則我們不是手機支付就是手機銀行轉賬,很少接觸到實物。
通信/電信也是,郵件是通信、IM是通信、音頻通話是通信、視頻通話也是通信。
(4)智能硬件是不是互聯網
看著華為手機、OppO手機,逐漸從營收到利潤都超越小米,我越來越困惑應該把小米歸到手機實業還是互聯網產業。制造+銷售實業有實業的玩法套路,互聯網有互聯網的玩法套路,假如認知定位有幻覺錯誤,是很危險的。
你看小米:自己原創品牌(小米)、自己研發、自己治理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的供給鏈采購、委托生產(富士康)、線上直銷(小米商城/京東商城/天貓官方旗艦店)、線下直銷門店(小米之家),現在也在開展渠道分銷,也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小米有自己的:芯片、OS、應用商店。小米也在通過金山矩陣、順為資本矩陣,整合典型的互聯網業務:照片、新聞資訊(廣告營銷變現)、文學/電子書、音樂、視頻、游戲。什么時間的互聯網業務營收、互聯網業務利潤都占小米的主要份額,小米才能成為一家真正的互聯網公司。
諸如智能汽車(如小鵬汽車、蔚藍汽車)、智能自行車(摩拜、OFO),是實業模式,還是互聯網模式,實在值得推敲。不能說它的產品能連到網上、它在網上銷售,就說它是互聯網企業。
(5)云計算是不是互聯網
很多人說企業服務投資熱火了,我仔細一看,原來大部分的資金都投入到四大基礎技術領域了:云計算平臺、大數據平臺、人工智能平臺、物聯網平臺。過去我們叫這些都叫基礎技術領域,現在不知為啥都歸入企業服務了。人家阿里巴巴、百度都是從企業身上收營銷費、收交易抽水,咋沒把阿里巴巴和百度也都歸到企業服務里呢?
云計算也是有實有虛:
1、實:IaaS(機房IDC、服務器、存儲設備、網絡設備)
2、虛:PaaS:大數據(對象存儲文件存儲、SQLNOSQL數據庫、大數據處理平臺),中間件(企業應用中間件、多媒體處理中間件)、人工智能平臺、IoT物聯網平臺
3、虛:安全保護軟件
4、虛:SaaS:企業應用軟件(如OA、財務軟件、HR軟件、CRM軟件、零售業業務處理軟件等等)
這就挺有點像小米,小米也是目前智能手機營收,未來想互聯網業務(虛擬數字業務:應用商店、新聞、音樂、視頻、游戲)收入高。云計算廠商廠商也期望IaaS筑底搶占客戶基盤,然后給客戶疊加銷售PaaS組件和SaaS應用來獲得大幅度的營收與利潤。
PaaS和SaaS確實不是實物,是軟件,是虛擬的產品和服務,但一定要睜大眼睛了來判定:
1、它能在公有互聯網上使用嗎?
2、它能在公有互聯網上銷售、購買交易、支付嗎?
3、它的核心功能能通過公有互聯網連接到其他單體,并且是連接成網狀的嗎?
假如回答都是否,那就不是真正的互聯網業務。
文章來源:未知
文章標題:什么是消費互聯網什么是產業互聯網?
本文地址: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5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