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正走在互聯網思維的老路上
這個詞火起來的速度堪比火箭升空,要知道在一個多月前這個詞大家都還是很生疏的,而現在,無論是記者采訪還是媒體寫稿已經言必談互聯網+。毫無疑問,作為一個科技行業的時髦新詞,互聯網+已經徹底取代了互聯網思維,成為了各個領域各個行業的口頭禪。
"互聯網+"不是方法論,只是產品形態
那么,就在今天,當我們在熱捧這個詞時,有多少認真思考這個詞背后的含義呢?互聯網+會不會重蹈互聯網思維的覆轍,從人人爭搶的香餑餑成為眾人唾棄的燙手山芋呢?

什么是互聯網+?現在很多人的共識是,所謂的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平臺上加上一個傳統行業,相當于給傳統行業加一雙“互聯網”的翅膀,然后助飛傳統行業。比如互聯網金融,由于與互聯網的相結合,誕生出了很多普通用戶觸手可及的理財投資產品,比如余額寶、理財通以及p2p投融資產品等;比如互聯網醫療,傳統的醫療機構由于互聯網平臺的接入,使得人們實現在線求醫問藥成為可能,這些都是**典型的互聯網+的案例。
事實上,互聯網+這種產品模式也不是2020年才有的?;ヂ摼W也的確已經改變了我們身邊很多的傳統領域,尤其是在餐飲娛樂領域,互聯網+早已侵入到我們的生活。互聯網加電視娛樂,已經誕生了眾多的視頻網站;而互聯網加餐廳,就誕生了眾多的團購和外賣網站;互聯網加婚姻交友,誕生了眾多的相親交友網站等等。
而且,互聯網+顯然不是一個產品創新的“高帽子”,誰都能適合戴?在一些行業壟斷的領域,互聯網+并不是靈丹妙藥。盡管目前互聯網的的確確已經在改造很多傳統行業,但是在今天互聯網對于很多傳統行業的改造速度是緩慢的。
而且互聯網對于傳統行業的改造也并不是剛剛開始,有的甚至已經持續了十年。比如在醫療行業,互聯網+的服務模式早已有之,不過互聯網對醫療行業的改造依然是緩慢的,除了在線問醫生和在線掛號等幾個方面外,大部分的人們在醫療健康方面依然沒有體驗到互聯網帶來的便捷和好處。實際上,**終互聯網+的究竟能夠走多遠,很可能**終還是需要根據國家政策的開放程度而定。

顯然,互聯網+也不是萬能的,互聯網+也并不是方法論,互聯網+既不高大上也高冷酷,只是當下很多互聯網產品的一種形態表現而已。
不過,當“互聯網+“作為行動計劃成為國家戰略,也就同時意味著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已經是關系到國家的經濟命脈的重要一環。
而就在互聯網+的行動計劃提出之后,國內的股市也扶搖直上,目前滬市已經突破了4000點,不少專家甚至認為互聯網+將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不過,這個結論是不是也下得為時尚早呢?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5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