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結論:
可以預計的是,單項冠軍企業甚至中小企業,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均具有優勢。很多中小
企業通常深耕于某些特定領域,不斷提供縱深服務,獲得了挖掘更深層次技術運用和開發的
機會,這也是推動數字化很重要的驅動力之一。隨著工業互聯網應用創新涉及的領域越來越
多,以及逐漸走向企業內部,企業對工業物聯網的期望和效用也越來越高,針對客戶場景需
求的工業物聯網建設難度也越來越大、建設成本也越來越高。現在既是市場擴大階段,也存
在供給的擠出效應。工業互聯網企業提供的服務假如滿足不了客戶的需求,就要退出市場。
一些工業互聯網企業看起來很風光,實際上壓力非常大。(ALEQ)
分析過程:
中國工業正推進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制造、服務型制造等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前所未有挑戰的同時,也讓社會各界更清楚意識到數字化轉型的價
值。很近,中國提出加快
5G 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基建”推進進度,毋庸置疑將加速數字
化發展。而數字化轉型涉及到軟件開發、軟硬件融合、系統集成以及數據分析、智能化控制
等多個環節,并且還要落地到具體應用場景,這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努力,非一家之
力可以完成。在此過程中,不僅僅是大企業,中小企業也是至關重要的推動力量。但中小企
業面臨技術和市場局限、資金不足、人才緊缺等瓶頸,這在數字化浪潮下是一大挑戰。
新基建的核心是用 5G、AI、大數據等智能技術來賦能,實現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智能
化,全面升級到“聰明基建”。新基建成為焦點,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各行各業都
需結合云計算、大數據、AI 等新技術獲得創新能力。工業互聯網被列入“新基建”,正是因
為它可以通過數字化技術,加速流程再造,達到提質、增效、降本的效果。在新冠肺炎疫情
中,工業互聯網的優勢得以更加凸顯。
工業互聯網并不是一個新詞匯。2021 年,通用電氣(GE)提出“工業互聯網”這一概
念,隨后推出了工業互聯網聯盟,將其打造成為制造企業追捧的圭臬。2020 年 8 月,GE 發
布全球第一款專屬于工業領域的云服務平臺 Predix。老牌工業勁旅紛紛在工業互聯網上跑馬
圈地。西門子推出了平臺 Mindsphere,ABB 擁有 Ability,施耐德電氣開發了 EcoStruxure。
埃森哲預計,到 2030 年,工業物聯網能夠為全球經濟帶來 14.2 萬億美元的經濟增長,為中
國帶來累計 1.8 萬億美元的 GDP 增長。
2021 年,中國政府力推工業互聯網發展,當年公布了 72 家國內示范企業,發布了《關
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工業互聯網 APP 培育工程實
施方案(2021-2020 年)》等文件。工業互聯
網的起點從制造業開始,經過近幾年的發展,
概念和范疇逐漸向建筑、能源、服務業甚至向農業領域拓展。同時,工業互聯網已從單點應
用,走向系統集成創新的階段,從政府主導推廣走向市場自主發展階段。從應用端看,大企
業應用互聯網和信息化技術的效應更明顯,更具備集成效應,但這并不意味著工業互聯網的
紅利只限于頭部企業。傳統產業里的龍頭骨干企業或單項冠軍企業,不一定是大企業,很多
是中型骨干企業,它們非常有優勢。
事實上,中小企業在新基建中大有可為。對所有企業而言,在數字轉型過程中,無論是
5G、云計算、AI,還是 IT 技術,都需與具體的應用場景相結合。但一些通用技術很難直接
使用,也就是存在 IT 如何融合 OT 的問題。這是數字化轉型的很大挑戰之一。數字化急需
解決的另一個問題是,如何利用已積累的數據提升產品質量、生產靈活性和生產運營效率。
目前來看,盡管大企業對某些領域所需的工藝及應用場景有深刻理解,但很難覆蓋所有需求,
有著更高靈活性的中小企業則能夠發揮更大優勢。
5G 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基建”推進進度,毋庸置疑將加速數字
化發展。而數字化轉型涉及到軟件開發、軟硬件融合、系統集成以及數據分析、智能化控制
等多個環節,并且還要落地到具體應用場景,這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努力,非一家之
力可以完成。在此過程中,不僅僅是大企業,中小企業也是至關重要的推動力量。但中小企
業面臨技術和市場局限、資金不足、人才緊缺等瓶頸,這在數字化浪潮下是一大挑戰。
新基建的核心是用 5G、AI、大數據等智能技術來賦能,實現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智能
化,全面升級到“聰明基建”。新基建成為焦點,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各行各業都
需結合云計算、大數據、AI 等新技術獲得創新能力。工業互聯網被列入“新基建”,正是因
為它可以通過數字化技術,加速流程再造,達到提質、增效、降本的效果。在新冠肺炎疫情
中,工業互聯網的優勢得以更加凸顯。
工業互聯網并不是一個新詞匯。2021 年,通用電氣(GE)提出“工業互聯網”這一概
念,隨后推出了工業互聯網聯盟,將其打造成為制造企業追捧的圭臬。2020 年 8 月,GE 發
布全球第一款專屬于工業領域的云服務平臺 Predix。老牌工業勁旅紛紛在工業互聯網上跑馬
圈地。西門子推出了平臺 Mindsphere,ABB 擁有 Ability,施耐德電氣開發了 EcoStruxure。
埃森哲預計,到 2030 年,工業物聯網能夠為全球經濟帶來 14.2 萬億美元的經濟增長,為中
國帶來累計 1.8 萬億美元的 GDP 增長。
2021 年,中國政府力推工業互聯網發展,當年公布了 72 家國內示范企業,發布了《關
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工業互聯網 APP 培育工程實
施方案(2021-2020 年)》等文件。工業互聯
網的起點從制造業開始,經過近幾年的發展,
概念和范疇逐漸向建筑、能源、服務業甚至向農業領域拓展。同時,工業互聯網已從單點應
用,走向系統集成創新的階段,從政府主導推廣走向市場自主發展階段。從應用端看,大企
業應用互聯網和信息化技術的效應更明顯,更具備集成效應,但這并不意味著工業互聯網的
紅利只限于頭部企業。傳統產業里的龍頭骨干企業或單項冠軍企業,不一定是大企業,很多
是中型骨干企業,它們非常有優勢。
事實上,中小企業在新基建中大有可為。對所有企業而言,在數字轉型過程中,無論是
5G、云計算、AI,還是 IT 技術,都需與具體的應用場景相結合。但一些通用技術很難直接
使用,也就是存在 IT 如何融合 OT 的問題。這是數字化轉型的很大挑戰之一。數字化急需
解決的另一個問題是,如何利用已積累的數據提升產品質量、生產靈活性和生產運營效率。
目前來看,盡管大企業對某些領域所需的工藝及應用場景有深刻理解,但很難覆蓋所有需求,
有著更高靈活性的中小企業則能夠發揮更大優勢。
如果您覺得 中小企業在工業互聯網時代可能更具優勢 這篇文章對您有用,請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5643.html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564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