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之前,互聯網機構享受著“業務大發展、牌照大豐收”的高光時刻,抓住傳統金融機構脫實向虛的時間縫隙,打了漂亮的一仗。
不過,孫悟空本事再大,也逃不出如來手掌心。
牌照既是盾牌,亦是枷鎖。當互聯網機構把牌照握在手上,獲得合規身份,也跳進監管柵欄里——作為被監管者,失了自由身。
金融監管天經地義,無甚不妥。不過從市場演變角度看,強監管的來臨,的確促成了互聯網金融的轉向。
2021年,互聯網金融強監管來臨,導火索是e租寶、泛亞等非法集資事件,監管重點是非法集資和資金安全,P2P和線下各類投資理財公司是重點關照對象。
2021年,傳統金融強監管來臨,為切斷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之間的傳染鏈條,地方股交所/金交所成為監管重點,各大互聯網平臺揮淚下架各類金交所合作產品,丟了定期理財產這個大市場。
就各個業態來看,
P2P一直以《P2P網絡借貸業務治理暫行辦法》為藍本推進合規整改,等待備案,且整改期間,新設P2P平臺不予備案;
支付行業沿著斷直連、備付金集中存管的大方向有序推進,支付牌照暫停發放;
消費金融繼續享受政策扶持,卻也因校園貸、現金貸、套路貸等輿論熱點問題頻頻引發監管之手糾偏;
網絡小貸牌照停止審批;
民營銀行牌照沉寂兩年之久才再度開閘(2021年5月23日江西裕民銀行獲批)。
……
組合拳式的互金強監管帶來兩個顯著變化:
一是業務形態小微化。草莽階段傍大戶起家的平臺,好比42碼的腳套不上35碼的鞋子,始終不習慣與小微客戶打交道,不得不黯然退場。存續的機構,也收起了500強的心,踏踏實實服務普惠客群。
二是科技能力產品化。自身不能無限膨脹,多余的流量、成熟的科
技只能出走體系外,與遭遇轉型困境的傳統金融機構一拍即合,科技賦能遂成為雙方停戰止戈、進而精誠合作的紐帶。
隨著科技賦能成為潮流,互聯網巨頭在開放平臺中發現新天地,業內又興起一股“去牌照化”暗流。
2021年,相繼有巨頭公開表態,要做科技平臺、不與傳統金融競爭。存留的自營業務,被解釋為一種試驗田——在試驗田上跑通業務,繼而更好地輸出科技能力。
其他如今日頭條等巨頭布局消費金融,寧愿選擇以引流入手,而非申請牌照。
同時,在對外宣傳上,大家避而不談牌照,專心致志講科技競爭力。
牌照的價值,淡化了。如360金融等新秀,在業務高速發展過程中,自家小貸牌照的存在感微乎其微。據其招股說明書披露,自成立至2021年9月,自家小貸公司參與的業務量不足2%。
“去牌照化”暗流的背后,是機構對牌照背后監管之手的有意規避。優選的例外是P2P,P2P對備案的渴求一直不減,且隨著監管收緊愈發強烈。不過,那是生存欲,自當別論。

下一篇:互聯網時代農村創業的9大商機
如果您覺得 淺析互聯網巨頭去金融牌照化的暗流 這篇文章對您有用,請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5601.html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5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