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跳動教育部門成立一周年時,其業務負責人陳林發表“三年內不考慮盈利”的言論,在教育圈引發關注。互聯網巨頭加碼,給火熱的在線教育又添了一把柴。
此前字節跳動就曾通過收購清北網校,投資創新型“Minerva Project"等布局教育,后自主研發GoGoKid、瓜瓜龍思維、瓜瓜龍英語等產品。
不止是字節跳動,阿里、百度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都在教育領域有所布局。百度從2020年成立“百度教育事業部”,還先后投資滬江教育、作業幫、作業盒子等;騰訊則在2021年上線騰訊課堂、騰訊精品課等教育產品,并參投VIPKID、猿題庫、新東方在線等;阿里則在2021年就推出“淘寶教育”為教育機構提供營銷服務,后參與VIPKID、作業盒子、TutorGroup的投資。
但近兩年,巨頭們對教育業務發展思路已從提供平臺、流量和資金轉向“自產自銷”,這給在場玩家帶來壓力。
目前,頭部教育企業新東方和好未來已布局多年在線教育, 的在線教育企業也不少。據野村證券提供的數據,2021年在線K12教培排名前六的玩家,市場份額約占20%。不過,即便該數據在今年預計將漲至25%,市場集中度仍然不高,給后來者提供發力空間。
“但一兩年之內,(互聯網巨頭的教育業務)可能還很難撼動幾家頭部在線教育機構的領先位置。”野村證券中國互聯網及教育行業分析師徐靜對界面教育說。
互聯網企業在流量和技術上有優勢,為切入在線教育領域增加底氣,但其劣勢也頗為明顯。在師資、教育內容生產,以及市場份額等方面,在線教育頭部玩家仍然與后來者拉開差距。
“猿輔導、作業幫的創始團隊也是從互聯網巨頭里走出來的,但他們之所以成功,要害是在對的時間進入對的賽道,到現在已經歷五六年的沉淀。這是后來者難在短時間內追趕上的。”徐靜解釋道。
巨頭們也意識到自身劣勢,想盡辦法“取長補短”。今年5月,字節跳動旗下清北網校公開招聘中小學網課教師,還開出“年薪兩百萬,上不封頂”的待遇,引來不少圍觀。
“他們非常想挖一些有經驗實力的名師,但難度挺大。”據徐靜了解,在線教育頭部企業的講師薪酬很高,年薪200萬并不稀奇。對后入場的巨頭而言,教師供給問題的確是挑戰,但培養名師的機制、深度研發,以及快速產品迭代的能力才是致勝要害。
但巨頭們加碼教育也非一時興起。長遠來看,在線教育的這塊“蛋糕”還有做大的空間。
據野村證券提供的數據,2021年,國內K12學生中約有1.8億人參與與升學相關的校外培訓,參培率在32%左右。這使得K12教培市場規模約為4800億元,在線教育約占13%。
對比文化相近的日本與韓國,這一參培率還有上升空間。在日本與韓國,K12學生參培率分別超過50%與80%。
“一線城市的參培率應該遠遠不止50%,但三四線下沉市場的參培率還非常低,可能連20%都不到。”徐靜表示。
這一現狀有望在今年發生變化,給各玩家提供加速跑的時機。疫情為在線教育發展起到催化作用。從年后開始的“停課不停學”給線上教育做足了免費推廣,在線教育機構也因此獲利。
徐靜認為,在線教育行業至少因此有三方面的改變:運營指標的改善;行業集中度提升;消費者心智和習慣的改變。
據她了解,在線教育龍頭企業的用戶轉化率(免費用戶轉正價付費的比例)在今年春季提高到25%-35%之間,而之前行業平均為20%。此外,表現較好的企業續班率甚至高至80%-85%。
更為深遠的影響是對消費者習慣的改變。
在疫情之前,互聯網在教育行業的滲透度并不高。對家長而言,教育的試錯和時間成本很高,對預繳費和資金安全的擔憂也較多。此外,在線授課效果也不如面授理想,這導致在線教育此前一直處于“燒錢賺吆喝”的尷尬狀態。
疫情之后,更多家庭嘗試在線學習,打消了消費者一部分顧慮。此外,在參培率不高的下沉市場,用戶也開始接觸在線教育,一些教育機構打出“名師”策略,以吸引有升學需求的學生和家長。
“不可否認原本已經習慣線下面授的用戶,大部分還是愿意回到線下。但疫情之后,有超過50%的用戶增長是來自于低線城市,這些新用戶在當地很難找到好的輔導老師。”徐靜認為,疫情也讓低線城市用戶自下而上的開始接受在線教育,為未來市場滲透做鋪墊。
這一時機點使得今年教育圈格外熱鬧。
在資本層面,今年3月,猿輔導公布完成10億美元融資;6月,作業幫也公布完成E輪7.5億美元融資。值得一提的是,前者也是在線教育行業迄今為止金額很大的一筆融資。
在營銷層面,今年暑期營銷大戰不僅有網易有道與跟誰學等新加入的玩家,不少機構還頻繁在綜藝節目中投放廣告植入。比如字節跳動旗下“瓜瓜龍”系列就在近日《乘風破浪的姐姐》中刷足存在感。總體而言,市場投放力度相較去年更為激烈.
“有的頭部企業給出的暑期推廣預算就超過10億。行業專家猜測,今年全行業暑期投放金額會比去年高20%多。”徐靜說。

在營銷費用高企之下,盈利仍然是在線教育玩家的普遍難題。陳林提出“三年內不考慮盈利”,也是互聯網巨頭對市場現狀的清醒認知。

相比之下,互聯網巨頭的資金優勢則會讓已有玩家變得更為膠著。燒錢換市場既是新玩家的入場策略,也是老玩家不得不跟進的防守策略。徐靜認為,目前在線教育頭部4家企業體量非常接近,假如不主動出擊,市場份額就會白白送人。
“大家(已有玩家)希望在互聯網巨頭真正擠占賽道之前,能夠盡量鞏固自身優勢,這種狀態應該會持續到明年上半年,甚至后年。等到頭部玩家份額穩定,行業的整體增速逐漸放緩,才有機會去探討盈利性的問題。”徐靜解釋說。

對于未來在線教育的競爭格局,徐靜認為,不太可能出現贏家通吃,或一兩家獨大的情況。市場容量大,以及多樣分層的用戶市場決定了教育市場無法做到“大一統”。此外,目前市場同質化競爭嚴重,多集中于在直播大班課領域,會讓行業區分度更難達到。
“在線教育市場現已經前期培育了5年,但還是處在早期階段,我們相信未來賽道是可以容納超過三個在線教育巨頭,但很終誰能勝出,可能還要回歸如何做教育本身。”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5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