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輝
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僅僅只有困境,在困境之外,還有機遇。這就是每一次大的危機面前誕生強大的公司的原因所在。對于正處在轉型要害期的互聯網行業,乃至中國經濟而言都是如此。回顧2003年的SARS,我們幾乎可以得出同樣的結論。阿里、騰訊、京東這些頭部的互聯網公司正是在那個時候萌芽并發展起來。突如其來的災難,并不僅僅只是災難本身,更加是考驗我們生命韌性的一次絕佳機會。

我始終認為,在災難的重壓之下,尋找發展的機會才是真正考驗一個企業真正的定力所在。所以,在這段時間內,手撕員工請愿書的老鄉雞、“逆行者”京東、戴口罩的雷軍都成為了強化這一判定的注腳。因為他們敢于和災難搏擊同時,同樣正在適應著在極端環境下的生存法則。生存法則是一個好東西,因為一旦我們適應了生存法則之后,我們就可以開始在夾縫中尋找絕地反擊的機會。
正在處于轉型期的科技行業無疑正在適應這種生存法則,他們或適應新的辦公方式,或嘗試新的商業模式,或開發新的產品。這讓我看到了2003年的影子,因為在那個時候,我們在以同樣的方式應對著SARS病毒。所以,在這個因肺炎疫情而略加陰郁的冬天來到我們身邊的時候,帶來的并不僅僅只有死寂,還有在平靜之下茁壯成長的力量在醞釀。
01
信心在任何時候都是很重要的,只有建立了強大的信心,我們才會在危機之中找到新的發展機會。雖然這場肺炎疫情的形式不容小視,但是,只要我們能夠建立強大的信心就可以找到這場危機之下蘊藏著的新機會。
無論是互聯網公司的遠程辦公,還是結合肺炎疫情開發出來的新產品,我們都可以看到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科技公司在面對這場災難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強大的信心。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只有有了十足的信心之后,我們才會去尋找應對危機的方式和方法。這些方式和方法的具體體現正是我們當下看到的這一景象。
當然,我們同樣在這場肺炎疫情之下看到了一些企業在作秀,利用疫情在發橫財,這種看似十足的信心與其說是信心,還不如說是在利用肺炎疫情發橫財。所以,我們在討論肺炎疫情下科技公司的信心的時候,還要從正道出發,不能一味地用信心從事一些讓人惡心的勾當。之所以會如此,很為根本的原因在于所謂的信心是建立在正義和人道的基礎之上的,缺少了正義和人道的支持,所謂的信心或許僅僅只是發橫財的擋箭牌而已。
真正的信心應該回歸到公司本身,回歸到公司業務本身,回歸到員工本身。當所謂的信心遠離了這些成長的土壤,所謂的信心或許僅僅只是一個為了滿足自身不為人知的欲望,用來欺騙自己的虛幻的故事而已。所以,我們看到那些在這場肺炎疫情下更加關愛員工,更加專注公司業務的人才是真正讓我們肅然起敬的。
因為危機之下信心的很大意義正在于此。所以,當我看到手撕員工請愿的老鄉雞老總,當我看到帶著口罩的雷軍出現在發布會現場的時候,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在這場肺炎疫情下,一家企業應對危機的體現或許就是他們掌舵人的實際行動了吧。
02
技術是科技公司的本職。當肺炎疫情來臨的時候,很好的生存方式就是冬眠。所謂的冬眠其實是一場回歸,回歸到一家公司很初的狀態。那么,對于科技公司來講,什么才是他們的本質呢?他們的本質其實就是科技本身,回歸科技本身才是我們應對這場寒冬很為根本的方式。
假如我們尋找應對這場肺炎疫情的方式和方法,回歸科技本身,蟄伏才是很佳的應對之策。假如我們尋找這場肺炎疫情的應對之策,回歸科技本身,以科技創新來抵消增長的瓶頸才是度過寒冬的很佳方式。雖然在肺炎疫情的影響下,諸多的遠程辦公軟件開始嶄露頭角,但是,這些辦公軟件其實并不能夠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科技創新。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遠程辦公的興起僅僅只是曇花一現而已,必然無法長久。
真正意義上的科技創新應該可以穿過災難的陰霾,具備長久發展的能力,甚至可以給未來行業的發展帶來顛覆性的改變。對標阿里、京東,我們可以看出這樣一種發展脈絡。阿里的諸多跨越時代的創新其實就是在2003年的那場危機當中被研發出來的,直到今天,這些創新依然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發揮作用。
科技固然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科技公司的本質,聚焦科技固然是他們越冬的很佳姿勢。但是,假如僅僅只是聚焦在了科技本身,而所謂的科技創新僅僅只是停留在較為短暫的時間內,那么,所謂的創新或許僅僅只是非常時期的非常產品,并不具備普適的能力。誠然,這樣的創新的確可以起到應對危機的作用,但是,假如僅僅只是為了應對危機而創新,而不是為了發展長遠而創新,那么,所謂的創新或許僅僅只是非常之法,缺少了真正普適的能力。
所以,當科技公司回歸科技本身的時候,并不能夠僅僅只是局限在科技本身,或者是蜷縮在原有的業務中原地踏步,而是要在保持原有業務的同時找到突破口和創新的可能性。當我們找到了回歸與突破的結合點,當我們所謂的創新穿越了冬天,這樣的創新才是有意義的。
同時,創新同樣要堅守正道,不能為了跟風和博眼球來進行科技創新,只有真正讓創新回歸正道和正義,超越了災難本身,所謂的創新才是真正有效的。假如僅僅只是抱著發橫財的目的,缺少了穿越災難的能力,那么,這樣的創新不要也罷。
03
擔當是科技公司真正把自身融入到社會當中去的具體體現。當這場肺炎疫情打亂了我們生活的節奏,尤其是對公司的日常運行嚴重影響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公司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捐款捐物應對這場危機。其實,這正是一家公司的擔當與社會責任感集中展現的時刻。

除了捐款捐物之外,我更加愿意關注的是科技公司借助自身的產品應對這場危機的表現。因為這才是把公司發展與人們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具體體現。以日常數據、資訊為代表的信息傳遞僅僅只是很為簡單的,以信息和資訊的傳遞為出發點,進行更加深度地介入,甚至去抗擊這場肺炎疫情,才是表現一家公司擔當的很好方式。
昨天朋友圈開始對一家AI公司推出的口罩智能識別功能進行調侃,調侃的原因在于這家公司在利用這場肺炎疫情發橫財。其實,在這樣的一個非常時刻,我們需要的是回歸技術本身,但是,我們更加需要的是一家企業的擔當。只有真正擔當起一家科技公司應該在這場肺炎疫情下應該有的擔當,公司的發展才能跳出公司的“小我”,回歸社會的“大我”。
一家公司只有真正回歸社會本身,并且擔當起一家公司應該擔當的責任,它的發展才不會是自私的。只有真正回歸大眾,只有真正普惠大眾,我們的發展才是有效的。對于那些僅僅只是停留在表層,僅僅只是把這場疫情看成是發展的噱頭的公司來講,這樣的發展才是真正有效的發展。假如僅僅只是把肺炎疫情看成是一個噱頭,假如僅僅只是停留在疫情本身,只能說這樣的公司沒有擔當。
當肺炎疫情打亂了原有的發展節奏,當互聯網公司的轉型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原本開始的轉型開始進入到了深水區。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需要一場更加清楚地發展脈絡,選擇蟄伏,積蓄力量,才能越過冬天,迎來繁花似錦的春天。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專欄作家,暢銷書作家,行業觀察者,特約評論員。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4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