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一個流量紅利見頂的時代,或許,找到新的流量才是實現新一輪發展的開始。相對于C端市場的貼身肉搏,B端市場依然是一片藍海。于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關注的焦點聚焦在了B端用戶身上,并且給這個時代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產業互聯網。的確,當用戶的消費升級開始出現,我們看到上游供給端卻鮮有改觀。于是,新的痛點開始出現。
如何改變產業上游的供給端,也就是我們所說的B端,從而改變傳統行業產品形態,很終滿足用戶消費升級的需求成為一個很為迫切的需求。賦能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方式和方法。所謂的賦能其實就是改變上游產業的生產和供給的過程,假如我們所說的產業互聯網無法給B端深度賦能,并且去改變B端用戶的生產方式和供給方式,那么,所謂的加持產業互聯網或許僅僅只是一個虛假的概念而已。
由于消費互聯網的思維作祟,當產業互聯網時代來臨,我們的確看到主打產業互聯網概念的現象正在發生。很多所謂的產業互聯網的玩家只不過是用產業互聯網的概念來描繪一個未來發展的美好藍圖而已,一旦談及產業互聯網的落地和應用,他們甚至連很基本的技術和模式都沒有打磨完整。

這個時候,所謂的產業互聯網其實已經演變成為一個獲取流量的方式和手段而已,并不是真正去改變行業本身,而當產業互聯網無法改變行業,所謂的顛覆和創新或許僅僅只是一個虛假的概念而已。

盡管產業互聯網的泡沫依然存在,但是,我們卻依然無法否認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大勢以及真正意義上的玩家在產業互聯網時代所付諸的努力。以阿里、騰訊和百度為代表的科技巨頭憑借著他們在新技術、新模式上的探索,不斷為我們打開有關產業互聯網發展的新愿景。

無論是新零售,還是新制造,甚至是新金融,我們都可以將它們劃分到產業互聯網的范疇,因為他們都是在把B端用戶看成是改造對象,并且是在深度改造B端用戶的生產方式和供給方式。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4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