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8-04
欄目:電商資訊
作為鴻海精密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工業富聯(601138.SH)無疑是幫助富士康摘掉“代工廠”帽子、走向先進制造的排頭兵。
頂著“工業互聯網”的帽子,工業富聯的確打造出了一系列智能制造的標桿案例,但是該業務具體取得了多少營收,卻一直“諱莫如深”。
根據公開資料,工業富聯2021年度收入根據行業分成了通信網絡設備、云服務設備、銷售材料及廢料、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租金收入和服務收入六大類。難道,3.06億、占比僅0.07%的“服務收入”就是工業互聯網相關業務所占營收嗎?
2021年工業富聯各項業務營收占比
作為母公司孵化式的轉型企業,工業富聯具有很強的行業代表性,智能制造的求索之路,如今走了多遠?
近幾年來,對于身為“世界工廠”的中國來說,日漸增長的成本正壓縮著制造企業的生存空間。如何利用技術手段實現降本增效,成為企業主頭疼的難題。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相關賽道逐漸熱門,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身其中,尋找中國制造業的升級之路。
在加入制造業賦能升級賽道的眾多玩家中,來自制造業巨頭自身孵化的企業很受關注——他們身后的制造企業,既是廣闊的試驗場,又有業務上自給自足的底氣。不管是三一重工、徐工這樣的機械設備廠商,還是海爾、美的這樣的3C廠商,孵化出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都已經在行業內有一定地位。
作為世界知名的代工廠商,富士康來自人力成本的壓力日漸增加,進入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似乎“順理成章”。不管是提升產線的自動化水平,還是探索數字化解決方案,都對富士康的降本增效有益。
通過打造標桿案例,將“試驗田”變為“示范場”,是很多工業互聯網服務商的發展路徑。
2021年1月,工業富聯 關燈工廠入選世界經濟論壇的“制造業天線貓工廠”。該工廠主要生產智能手機等電器設備組建,不僅擁有全自動化制造流程,而且還能對生產的實時狀態進行監控。根據2021年的財報,該年經過改造的所有工廠實現營業收入47.66億元,即便是
“內銷”,成效也非常顯著。
在實踐的基礎上,工業富聯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工業互聯網產品矩陣。從很底層的工業機器人等生產工具,到數據采集平臺CorePro,再到更上層的IaaS、PaaS和SaaS層服務,工業富聯的業務線頗有“全包全攬”的架勢。
無疑,“自產自銷”的模式充分發揮了工業富聯原本的產業積累,在原有業務需求的基礎上探尋整個行業的發展路徑,無疑為將來搶占數字化高地埋下了伏筆。
頂著“工業互聯網”的招牌,也確實樹立起了很高級的標桿案例,但是相關業務究竟有多大,則成了一個“謎”。
根據工業富聯2021Q3的財報,工業互聯網方案“已在公司內部得到推廣”,實現了研發以外的生產經營費用同比下降16%,存貨呆滯率從4.3%降低到3.7%,人力成本則下降了14%,人均產值和生產設備的產值貢獻也有明顯提升。
有如此顯著的增效,“外銷”之路究竟何時能打開?
從傳統制造企業的角度來看,降本增效的迫切性幾乎可以用“箭在弦上”來形容,但是投入成本和賦能效果是繞不開的話題。
首先,中國制造企業的自動化和數字化發展道路進展不一,很多企業連自動化都沒有完成,只能循序漸進。其次,制造企業往往身形粗笨,現金流壓力較大,“All-in”轉型的可能性并不大。很后,雖然市場教育近些年來因為政策鼓勵和頭部企業的示范開展迅速,但想讓企業真的成為工業數字化的簇擁,仍有很多障礙。
工業富聯兼具制造業和服務商的雙重身份,對制造業的自動化和數字化改造,尤其是人員治理上的痛點非常了解。但是,市場上有相似規模的同類企業為數寥寥,想從競爭者轉變為服務商并不簡單;而在隔行如隔山的制造業,如何跨場景提供模塊化、通用化的產品,也是考驗工業富聯硬實力的戰場。
從2021年6月掛牌 ,歷經20個月起伏的工業富聯,依然是一個市值超過四千億的巨頭。但是,其想戴好“工業互聯網”的帽子,開拓身為服務商的相關業務,恐怕道阻且長。
制造企業本身就身形粗笨,貨款的拖欠往往都能給企業的運轉帶來壓力。
從2021年6月掛牌 ,歷經近20個月起伏的工業富聯,依然是一個市值超過四千億的行
業巨頭。但是,其向工業互聯網轉型之路,恐怕道阻且長。


如果您覺得 對于8090年后沉醉過pc互聯網的人們來說相信迅雷絕對是一個熟悉不過的名字迅雷作為一款產品曾經幾乎是每臺p 這篇文章對您有用,請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4352.html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4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