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水滴公司因為雇人在40個城市的醫院派駐地推人員,在各個醫院病房進行“掃樓”,引導患者發起籌款,一時成為輿論的“箭靶”。
這是螞蟻金服在2021年參戰網絡互助之后行業爭搶用戶的一個縮影。新的流量圈地運動正在進行,越早參戰意味著分得一杯羹的可能性更大。
2021年10月,螞蟻金服和信美相互一起上線相互保險產品“相互保”。半年后,由于違規,“相互保”改名“相互寶”,承保方信美相互退出。“相互寶”成為單純的網絡互助。
這一年,螞蟻金服給中國的大公司開了一個頭。相互寶之后,跟風成群,包括滴滴、今日頭條、美團、奇虎360等在此后兩年里跟進推出了類似產品。
在中國,2006年左右的網絡社交、2020年的互聯網金融,都引起過如此多大公司參與競技。2006年那一次,網易、搜狐、新浪都敗給了騰訊。但這一次,商業模式和市場決定了沒有絕對的贏家。
12年后,當第三次浪潮的大公司跟進網絡互助這個小模式、大市場后,他們幾乎立于不敗之地,因為網絡互助無門檻,用戶需求可以重疊,治理費可以覆蓋成本等特點,只要有流量,幾乎可以做無米之炊。大家各自為政,敗無可敗。
2021年末,支付寶全球用戶已突破12億人。
流量不是問題,做網絡互助,對大公司帶來的流量價值不如激活用戶的價值。比如相互寶用戶,絕大部分或是支付寶的重疊用戶,但相互寶1億人的會員庫,卻是一個絕大的保險產品潛在用戶池。
在馬斯洛夫需求層次理論里,安全需求排在社交需求之前,是更優先的需求。不過,社交需求簡單滿足,要滿足安全需求就難了。
此時,當網絡互助作為一種無門檻的“類保險”產品到來時,數億人撲向網絡互助這種安全需求場里。
低保費、高保額和增值服務等誘惑,讓網絡互助成了新流量蓄水池。一旦蓄水池形成,網絡互助+互聯網保險的變現能力,就會成為平臺薅羊毛的手段。
這個局面來自不易。在螞蟻金服、騰訊、京東、百度等做網絡互助之前,于2021年開始出現的網絡互助經過7年多的摸爬滾打后,至少為市場預備了三個前提:
——受眾培育。網絡互助在過去幾年中,除吸引了大量的受眾參與,也在這一模式中建立了用戶間的基本信任。
——基本商業模式的建立。網絡互助成功的產品基本經過市場和時間的驗證。如0元加入、隨時退出、3-9個月不等的入會過渡期。盈利模式雖然尚未完全明朗,但之前網絡互助走過彎路卻已可避免。
——市場環境的確立。在監管方面,2021年5月和12月,保監會曾對網絡互助市場進行整治、劃定紅線,對行業來說,這是清、濁劃線之舉,給市場創新明確了禁區;在資本方面,成功的商業模式獲得資本的青睞,讓創業者有了信心。
說網絡互助是一個新流量池,相對的是舊流量池已經不活了。
2006年之后,社交流量帶來了一波消費、游戲、廣告的紅利,當這些紅利隨著市場格局定型時,活力被抽絲剝繭,相對枯竭,而網絡互助這種新的場景,布滿著年輕人的新活力。
這種流量是一個更細分精準的用戶池。過去用戶被泛社交軟件、支付軟件、購物軟件等裝在一個大池子里,現在出來一個新池子,將有類保險需求的引流到一個池子,有投資需求的引到另一個池子。就成了新流量池。
這更像一個激活、留存、變現用戶的過程。
新流量池形成后,流量平臺的小刀——保險、數據挖掘、健康治理,一塊塊切下去,用戶的羊毛就出來了。
美團點評10號員工沈鵬離職創立水滴公司,也是以網絡互助產品引流,繼而推出水滴籌、水滴保,從互助到保險,變現是一步步變現的,用戶也是一步步從互助到買保險,實現遷徙的。
表:12家互聯網大公司網絡互助產品用戶數統計
2021年之后,螞蟻金服、百度、滴滴、美團、奇虎360和小米公司,都加入了新流量的爭奪戰中。雷慢粗略了統計12家互聯網大公司網絡互助產品的用戶數,共計達到了約2.4億人。但這中間,會有相當大的用戶重疊現象。
對用戶來說,加入多家不同的互助計劃并沒有禁忌,互聯網公司對用戶的加入也沒有“多頭借貸”那樣的忌諱。要做的是,在用戶引來后,誰能用更多的增值服務,更好的用戶體驗,將用戶轉化為保險等付費產品買單。
進軍網絡互助的大公司,大多有一個保險之心。
2021年,螞蟻金服、騰訊和平安一起成立了“眾安保險”。那之后,互聯網公司的保險之心也沒熄滅過。騰訊、百度、京東、小米、奇虎360,都更早地涉足了保險業務,而且大多獲得了保險業務的牌照。
單賣保險或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在網絡互助平臺里賣保險,一定是件更簡單的事。對單純的網絡互助而言,盈利還是一件難事,10%的治理費雖足夠維持運營,但也足夠嚇退用戶。
這是類保險創業的很后一片“法”外之地,因為它仍是一種無門檻、無專門監管辦法的
弱監管的領域。這種環境,對大膽摸索盈利模式有利,2021年之后,早期的網絡互助平臺,出現了為保險產品導流、或搭售自家保險產品。
網絡互助還有一個潛在服務市場,可能這個服務不是保險服務,或是健康服務。
2021年之后,互聯網金融突破了傳統金融產業的商業模式,如今的網絡互助也一樣,更像是傳統保險行業里破局者,它幾乎已可觸到“大健康”產業的邊際。它是硬件鏈接、數據與技術支持,以及對健康治理的產物,不再是單單的買賣保險。
2021年9月,美國保險巨頭恒康人壽保險公司(John Hancock)公布將停止承保傳統壽險,轉而銷售基于可穿戴設備跟蹤健身和健康數據的交互式新型保險。這一消息震撼了全球保險業。它意味著保險巨頭正在踏進健康治理的門檻。
當網絡互助蓄起了類保險需求這個流量池后,新的盈利模式已經在來的路上了。

下一篇:手機上網干什么移動互聯網能做什么
如果您覺得 互聯網新圈地運動2.4億人入局12家大公司參戰 這篇文章對您有用,請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4212.html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4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