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創業大潮已經涌動三年,從2021年開始,互聯網巨頭紛紛推出移動客戶端,搶占用戶手機桌面。也有很多的創業者看到移動互聯網的爆發,紛紛投入到移動互聯網者創業大軍之中。如今三年已逝,移動互聯網創業大軍中并沒有非常突出的佼佼者,反而是互聯網巨頭中誕生了很多超級App,更多的移動互聯網創業者面臨著生死抉擇,是繼續堅持還是轉型,是被收購還是繼續融資獨立,是繼續運營還是關門大吉?東樓不妨對移動互聯網行業做幾個大膽的猜測,對與不對,留待明年評說。

與此相反的是,如微信、微博等用戶規模超過3億的超級App將占領智能手機終端,未來更可能作為平臺將小App提供的服務接入進去,整合越來越多的小App的功能,從而整合為航空母艦式的超級App。微信就有這樣一個趨勢,同樣百度地圖也有如此企圖。這些App有完整的生態環境,一方面將為用戶提供從娛樂到社交,從購物到支付的一站式的移動互聯網體驗,另一方面這些超級App也提供給中小App導流和輸血的作用。這些超級App將形成一個生態閉環,成長為巨無霸的移動互聯網公司,甚至能夠誕生一家 公司。相信,坐擁超過4億用戶的騰訊微信,假如能夠從騰訊分拆,或許有可能成為另一家成功的 公司。 經過2021-2021年的野蠻生長之后,App創業者將回歸理性。回顧2年以來移動互聯網的大爆發,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加入其中,渴望著一夜暴富。但如今,2年以來,雖然有很多App達到了上億的用戶規模,卻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適的盈利模式,只能到處抱大腿。像唱吧、墨跡天氣等過億的App尚且不知道何時能夠盈利,更何況哪些用戶規模不足百萬的屌絲應用,更感前路迷茫。 App作為一個中間過渡性產品,承載不了創業者的夢想,越來越多的移動互聯網創業項目夭折和死亡。目前大量的App下載入口被巨頭們把控,推廣費用高居不下的情況下,2021年,更多的創業者將黃粱夢醒,更多的創業項目將趨于理性,不再一味的追求個人用戶數量,更多的App廠商將放棄發展個人用戶,轉型服務企業客戶。 越來越多的移動互聯網企業開始清醒冷靜,重新設定自己的公司運營目標。不再一味的追求個人用戶數,而是更加實際,通過發展企業客戶來獲得收入。越來越多的工具類產品涉及到商務辦公領域,希望通過企業買單來達到收入。但這類轉型之路同樣曲折,如市場上各種提供給企業使用的各類社交化的辦公App。這類軟件的銷售更多的依靠關系,這和移動互聯網創業者的初衷將會相違反,很多創業者寄希望于優秀的產品體驗打動消費者從而引領消費,而針對企業市場這塊,更為實際的國情是,80%以上的銷售依靠于銷售團隊而非產品口碑。 與以往App創業者以一款App為主打的創業公司不同,2021年,或將誕生更多的以智能硬件切入,軟硬結合的移動互聯網創業者。這個玩法更大,將不是一般的創業者所能玩得轉,需要有資金實力雄厚或具有風投背景的創業者才能扛起大旗。 我在虎嗅的FM創新會上,曾經碰到一個創業者,他剛剛從國外歸來,帶著一筆風投,創業項目是智能童裝,童裝上帶有智能設備,并通過App來進行個性化的服務。在這樣一個移動互聯網創業項目中,App就成為了很次要的配置,很重要的是童裝及智能設備的生產,App則成為了一個配套的服務入口。 不得不說,這幾年的移動互聯網爆發期,優選受益的是各種各樣的下載渠道,比如91,憑借著91手機助手和旗下的安卓市場,直接賣到了19億美元。還有360依靠手機助手,通過網游聯運和廣告位置售賣,收入也很豐厚。 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放棄個人市場,轉戰企業市場,下載市場的廣告投放客戶將減少,并且隨著百度或瀏覽器輕應用的崛起,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將不再把提升App的用戶數作為第一運營目標,更多的是通過瀏覽器或超級App來覆蓋用戶,下載市場將不復躺著掙錢的美好時光。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4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