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電商“三巨頭”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已悉數交出第二季度成績單。
假如說上一季度在疫情困擾之下,外界更關注的是一家公司的韌性與承壓能力,那么當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經營狀況逐步恢復,市場期望值也毫不客氣地回到了原有的軌道。
盡管這三家公司在業務組成、商業模式與發展階段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但鑒于其在電商行業所處的位置,以及一舉一動可能對整體格局造成的影響,它們的業績報告通常被視為一扇多功能窗,透過它,既能夠洞悉當前的競爭態勢,也可以望見未來的戰略布局。
營收、利潤、用戶數量;增長、股價、下沉市場......當戰場轉移至方寸之間,數字是很好的總結,也是絕佳的武器。然而,三分天下,對任何一方而言,想說“贏”字都不簡單。
京東營收領跑
只從營收層面來看,阿里巴巴、京東和拼多多都擺脫了疫情陰影,不過,市場對于其營收的關注側重不盡相同。
有別于阿里巴巴和拼多多對平臺廣告費、服務費的仰仗,京東靠的是自營商品的銷售,這也使其在營收上更勝一籌。財報顯示,本季度京東凈營收達2021億元,首次實現單季度營收超2000億元,在“三巨頭”中排名第一,同比增速為33.8%,不僅在兩年后重回30%以上水平,也是近十個季度以來的很大值。其中商品銷售凈營收為1782億元,同比增長33.5%,日用百貨商品銷售為之貢獻了640億元,同比增長45.4%;服務凈營收為229億元,同比增長36.4%,增速與大盤基本保持一致。
阿里巴巴的營收增速與京東十分“默契”,本季度營收為1537.51億元,同比增長34%。橫向對比阿里巴巴近三年的營收情況,本季度位居第二,僅次于2020財年第三季度,也就是自然年2021年第四季度。大底盤之下,要實現持續且高速的增長本就是一件難以實現的事,盡管增速在持續放緩,但本季度營收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88億元,對比之下,去年同期這個數字是340億元,穩中有升。淘寶、天貓、菜鳥、餓了么、盒馬鮮生等所在的核心商業是營收貢獻的絕對主力——本季度營收1333.2億元,占總營收的86.7%,同比增長34%。
相比之下,拼多多本季度營收為121.93億元,同比增長67%——這是兩倍于阿里巴巴和京東的增速,但拼多多的營收尚不及后兩者的十分之一。不過,對拼多多而言,提振營收并不是短期內很重要的目標,用戶增長才是。
拼多多用戶逼近阿里
拼多多的年活躍用戶數量(在過去12個月中存在購物行為的用戶)正在向阿里巴巴靠近。
本季度,拼多多MAU(平均月活躍用戶)達到了5.688億,較去年同期的3.66億增長55%。年活躍買家則升至6.832億,同比增長41%。2020年第一季度,拼多多年活躍用戶邁入6億里程碑,而第二季度又新增了5510萬,已超過阿里巴巴和京東本季度年活躍用戶增長的總和——前者新增了1600萬,后者是3000萬。假如拼多多能夠保持當前的用戶增長節奏,那么其年活躍用戶將在今年年底超過阿里巴巴。
拼多多自下沉市場起家,早期用戶增長多數來源于微信生態內體量龐大且未接觸過電商領域的群體,而如今,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京東,都在加速下沉。阿里巴巴在財報中稱,正不斷獲取來自低線城市的新用戶,以淘寶特價版為例,2020年6月其移動MAU約4000萬。而京東下沉的策略主要圍繞三個主題:用戶增長、收入增長、模式創新。一位京東內部人士告訴新浪科技:“今年下沉很 關鍵的目標就是用戶增長,是京東在下沉市場的用戶滲透。”

現在,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市場年度活躍用戶數量為7.42億,京東為4.174億,拼多多距離阿里巴巴這層天花板,還差不到6000萬。重合度越來越高,它們都必須面對新的增量市場。而拼多多要解決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基數變大后,如何繼續保持40%以上的用戶增長;二是對被百億補貼吸引而來的新用戶而言,怎樣提高他們的消費頻率。
賺錢也要省錢
阿里巴巴和京東的盈利能力備受關注。
阿里巴巴本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凈利潤達394.7億元,同比增長28%。京東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5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6億元增長66.1%。拼多多也迎來了虧損收窄,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歸屬于拼多多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7720萬元,去年同期則為4.113億元。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12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