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零售市場越來越讓人看不懂,消費升級的口號喊了好幾年,沒想到又回到了拼低價的歷史階段。拼多多的商品價格原本已經夠低了,沒想到阿里又推出個淘寶特價版,前者億元打造"真香節",后者緊跟著推出"1元更香節",擺明了要挑起一場價格戰。
平臺和商家們理直氣壯把"低價"作為核心競爭力,在虛張聲勢的同時也透著一股悲涼。究竟,在能拼品質、拼溢價的情況下誰也不愿意拼低價。
那些名不見經傳的所謂"廠牌",究竟圖的是賠本賺吆喝,還是以薄利換多銷?雄心勃勃要開1000家1元線下店的阿里巴巴,又打得什么如意算盤?這場聲勢浩大的低價戰爭又將把中國零售市場帶向何處?一連串的問題等待時間給出答案。
1元包郵到家,一場病態狂歡

10月10日,淘寶特價版上線"1元更香節",超過1億件商品1元包郵到家,這一天也是拼多多的"雙十周年慶"。阿里以一種赤裸裸地挑釁方式,為僅僅上線數月的淘寶特價版狂刷存在感。
售價1元的商品還包郵到家,賺錢嗎?這原本應該是商家操心的問題,沒想到竟然成了消費者的迷惑。買東西的消費者為賣東西的商家賺不賺錢操心,這一怪現狀背后多多少少藏著消費者對商品質量的擔憂。很多時候,那些為低到難以置信的商品下單的人們帶著一種"賭博"心態,商品質量如何,要靠一些運氣。

那1元包郵到底賺不賺錢?答案很顯然是不賺錢。既然不賺錢,為何還有商家趨之若鶩,與淘寶特價版共同打造一場狂歡?事情怪就怪在這里。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淘寶C2M事業部總經理汪海在接受采訪時說了一句話:"數百萬件的一元包郵的商品通過淘寶特價版流到消費者的手里。同時很多的產業帶工廠通過這樣的方式快速在中國的普通老百姓心里建立了自己工廠的品牌,打開知名度。"
參與此次"更香節"的日麗豐科技市場總監李小瑞在接受采訪時也講了一句話:"我們這一款產品有可能不賺錢,但是沒有關系,大家知道我們有水牙線這個東西,用得挺好就足夠了,我覺得就賺大了。"
這兩個人的話放在一起,很簡單就能明白為什么"1元包郵"這個不賺錢的生意還有商家搶著做。阿里不生產一件商品,沒有一個推銷員,但它手里把握著巨大的流量,電商平臺的流量大到一定程度,就具備了"媒體"屬性,商家哪怕不賺錢,只要在這個"媒體"上獲得曝光,就覺得賺到了。
電商平臺成了媒體平臺,"更香節"的初衷是為了幫助廠牌擴大知名度,而不是讓商家賺到錢;商家不為賺錢為曝光,只要能抱上阿里這條流量的大腿,即便賠錢也在所不惜。這場1元包郵到家的搶購狂歡,從一開始就帶有病態氣質。
平臺、商家,各打各的算盤
阿里巴巴方面反復提到C2M模式,這一模式近兩年被電商巨頭頻繁提及,其模式并不難理解,就是在工廠和消費者之間建立更直接的連接,砍掉品牌商、代理商等中間環節,同時結合大數據等工具實現基于消費者需求的按需定制。
具體到淘寶特價版來說,就是讓工廠直接來平臺開店,把工廠的貨直接賣給消費者。淘寶的店主是個人,天貓的店主是商家,而淘寶特價版的店主是工廠,這么說就更加簡單理解。
C2M這件事很多平臺都在做,包括京東、蘇寧,都推出過一些C2M品牌和產品,但更多地傾向于與市場現有品牌的深度合作定制,沒并沒有像淘寶特價版這樣大規模引入工廠店主,將大量此前名不見經傳的工廠品牌推向市場。根據阿里方面的數據,目前入駐淘寶特價版的工廠商家已經達到百萬級別,這個數據被阿里作為一項顯赫成績來宣傳。
顯然,阿里希望以比競爭對手更大的C2M商家規模來為淘寶特價版制造聲勢,吸引市場的注重。在下沉市場,成立五年的拼多多已經站穩了腳跟,阿里的老對手京東,去年9月也將旗下拼購業務正式更名為"京喜",加快下沉市場布局,這在客觀上讓阿里陷入焦慮。在淘寶和天貓之外,阿里需要一個全新的平臺在下沉市場展示自己的存在。
與此同時,一個大的背景是,由于受到疫情影響,許多原本以OEM、ODM代工為核心業務的工廠陷入經營困境,大量的外貿代工訂單被取消,讓工廠主們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機,在此之前這些工廠在為其他品牌代工的同時,也有意識的推出過自有品牌,嘗試邁出轉型的第一步,但苦于品牌缺乏知名度導致銷量不佳,轉型的決心也并不果斷。
一場疫情讓這些原本以代工為生的工廠變得別無選擇,以自有品牌拓展零售業務成為沒有選擇的選擇。但從代工業務向零售業務轉型談何簡單,品牌缺乏曝光量和知名度很難打開市場。此時,淘寶特價版的出現成功擊中了工廠主的軟肋,它攜流量以令工廠,把廠牌的價格壓到了成本甚至虧本。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因此才有了這場1元包郵到家的病態狂歡。
從淘寶到淘寶特價版,阿里的商業模式沒有改變,很終還是要走到向商家收取廣告營銷、交易傭金等費用的路上,包括阿里規劃的線下1元店,未來多半會成為類似于早年的"格子鋪"模式,大量來自不同工廠的商品放到淘寶特價版的1元店里來銷售,至于是向阿里交租金還是利潤分成,那就看雙方的合作方式如何來談。
從工廠端來看,"賠本賺吆喝"既是一種營銷策略,也是一次孤注一擲的轉型嘗試。前期選擇性的賠本,是對后期盈利的預期。可以賠本,但不能一直賠本,假如前期的"犧牲"換不往返報,那么淘寶特價版就會對其失去吸引力,進而尋找其他轉型路徑。
無論是拼多多的"真香節",還是淘寶特價版的"更香節",都是一種尤其時期的尤其產物。電商平臺崇高的野心背后,是無數工廠的無奈和卑微。它們各自有各自的訴求,各自打著各自的算盤。只是不知道它們聯合制造的一場場狂歡,會把中國的零售業和制造業帶向何處去。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11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