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即指每年的11月11日,是指由電子商務為代表的,在全中國范圍內興起的大型購物促銷狂歡日。自從2009年10月1日和中秋節一起雙節同過開始,每年的11月11號,以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為代表的大型電子商務網站一般會利用這一天來進行一些大規模的打折促銷活動,以提高銷售額度,逐漸成為中國互聯網很大規模的商業促銷狂歡活動。
隨著今年“雙十一”的即將到來,網購的幾大平臺也在各大城市鋪滿了各式各樣的廣告,尤其以天貓京東和拼多多為主。那么,天貓店鋪、京東商城和拼多多在今年這個尤其的情況下,企業該選擇哪個平臺來主攻營銷自己的產品呢?

當然阿里是老大似乎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也有一定爭議,因為按活躍用戶數來算,拼多多超過了京東,按營收看,京東超過了阿里。
首先,我們先來對比一下天貓、京東和拼多多在近年的各項數據。先說2021年的營收、利潤情況,其中阿里已經換算成了2021年自然年,即1-12月份,不再是財年這種計算方法。另外說一個三家企業的市值,目前阿里4703億美元,京東394億美元,拼多多263億美元,差別還是蠻大的。再說說活躍用戶數、以及GMV數據,這個指用戶數的多少和平臺的成交額,對于判定平臺的強弱有非常大的參考作用。
接著,對比一下三大平臺的客戶來源:
1.拼多多:拼多多的買家幾乎都是來源于微信。
拼多多獲得買家的方式,非常暴力。通過一個轉發拼單可以低價的機制,大量獲得了新買家,尤其是獲得了這些淘寶京東想盡辦法刷墻,也獲得不了的四五六線地區的買家。
所以說拼多多抓住了這幾個風口:
(1)移動互聯網的下沉風口;

(2)微信的全民風口;
(3)四五六線地區買家的消費升級需求。
這是從理論端的分析。從現實端來說,我們是不是每個人身邊都有這么個親戚,老是在朋友圈分享拼多多的優惠信息?他們成了拼多多的免費推廣員。
但是,拼多多上都是靠團體打價格戰,消費者也逐漸明白一個道理,好的商品價格肯定不會低,低價格的商品肯定不好,它的價格比淘寶還低,可想質量一定沒有保證,不要再花冤枉錢。
2.京東商城:
京東的經營策略主要就是b2c的,京東會在很多個大型城市建立自己的商城,然后指定他們以京東的名義去進貨,發貨。由于統一了賣家,也規范了進貨渠道,所以假貨次品就會大大減少,所以京東也就喊出了“網購上京東,省錢又放心”的口號。但是這樣的模式也導致了京東的貨物種類不如淘寶那么多,那么全。但是京東隨著規模不斷的擴大,這一點也會慢慢的被涵蓋。
但京東采用“采購+銷售”的傳統百貨零售形式,也就是自營商品,主要通過買賣差價獲得收入,所以說京東產品推廣會以自營店的推廣優先,然后才會到企業開的店鋪。
3.天貓:阿里現在基本已經建立了“淘寶+天貓+支付寶”相結合的互聯網集市閉環體系,雖然在商品從商家到消費者手中的過程,需要依靠外部物流,但其建立起的菜鳥聯盟以及菜鳥驛站,以及逐步在全國完善起來,其中菜鳥驛站的便利性不得而語。小編就是深深體會了菜鳥驛站的便捷,以前沒有菜鳥驛站,快遞到了人不在家放在便利店或者其他的代收點基本上收費一元一件,而且不方便。更重要的是,阿里有支付寶,花唄有一個月免息,而且分期利息也是比京東低很多,支付也便捷。所以說阿里的生態系統很為完善
其實三家電商平臺各有各的特色,各自的發展方向也比較清楚:拼多多一直致力于直接對接制造和用戶,以低價位為核心競爭力;京東的核心在于品牌,無論物流還是金融業務都是按照品牌需求進行戰略布局;天貓則是雙線作戰,天貓對標京東,走國際化和品牌化路線,淘寶對標拼多多,重新重回雜貨市場。
所以說,企業選擇平臺,還是要考慮自己的產品定位是在哪里,定位不同,選擇主攻的平臺也不一樣。
很后,小編在這里祝各位雙十一銷量爆棚!!
下一篇:刷流量是淘寶引入流量的好辦法嗎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10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