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晚,阿里影業正式發布了2021年中期(4月1日-9月30日)業績報告。
財報顯示,報告期內阿里影業總營收為15.01億元,其中,互聯網宣發營收11.80億元,內容制作營收2.05億元,綜合開發營收1.16億元;凈虧損為3.9億元,同比擴大;經營虧損3.36億元,同比收窄21%;經調整息稅攤銷前虧損(經調整EBITA)為2.76億元,同比收窄44%。
從各項業務營收貢獻來看,互聯網宣發上期占比76.5%,本期占比78.6%,可見阿里影業正在不斷鞏固互聯網宣發這一核心業務的營收能力。圍繞這一核心業務,本報告期內阿里影業在數據互通、生態聯動、業務創新等維度發力明顯。
因此,在財報業績的背后,還應當看到阿里影業不斷沉淀的宣發打法、密集的創新整合,這些構成了這家平臺型企業的成長基礎。
虧損擴大的真相
虧損方面,凈虧損擴大,似乎和經營虧損、經調整息稅攤銷前虧損收窄存在“矛盾”。事實上,這種“矛盾”有據可依。
虧損是判定一個企業經營發展情況的核心數據之一。但在各地不同會計披露準則的影響下,有些 關鍵指標數據,有時候并不能完全反應企業很真實的經營情況。
以目前在美股的企業舉例,在披露財報數據時,他們往往也會披露NON-GAAP數據,因為這些數據更接近企業經營的真實狀況。在國內,很多企業也會非常注重EBIT(息稅前利潤)和EBIT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的披露。
本報告期內,阿里影業的凈虧損是擴大的,但通過深入分析財報發現,導致阿里影業在本報告期內凈虧損擴大的兩個主要指標,分別是計提減值撥備和匯兌收益。根據財報,本報告期的計提減值撥備為約1.05億元,錄得匯兌收益減少約1.1億元。
事實上,這兩個指標一個指向歷史投資項目,一個指向波動的匯率,都不能反應企業當期經營的狀況。所以說,拋開這些非經常性損益項目,阿里影業的虧損其實是同比收窄的。上文提到的EBITA和經營虧損的收窄,也進一步佐證了阿里影業發展向好的趨勢。
值得注重的是,阿里影業在這期財報內是本著謹慎原則進行一次性計提的。通俗來說,阿里影業將歷史投資項目的虧損風險全部圈在了本次財報內,對阿里影業而言,這雖然可能會給當期財報增加一定壓力,但長遠來看,現在拋開這些不利因素,阿里影業的未來發展會更加順暢和健康。
基于數據的業務聯動
阿里非常擅長對集團內的平臺或業務進行聯合協作,從而發揮出1+1>2的效果。報告期內,阿里影業繼續加強平臺間的深度聯動,比如淘票票和優酷、淘票票和天線貓,并通過數據打通、數據決策等方式,讓用戶和數據價值在不同的平臺間實現流動,很終使得結對協作的平臺共同成長。
首先是淘票票×優酷。早在今年6月,在雙端會員體系的持續打通下,淘票票和優酷雙平臺電影場景會員已經突破4000萬。隨著淘票票和優酷數據的深度結合,報告期內淘票票和優酷在觀影預熱和評論等數據上增長迅速。
據財報,以2021年國內票房排名投票10影片為樣本,淘票票“想看+預約”數量達1900萬,同比增長達140%;電影預告片的雙端播放量達2.1億次,是去年同期的近22倍;淘票票評論數達到1400萬。值得注重,這三項數據在業內同類平臺中均排名第一。
淘票票×優酷在觀影場景上能夠實現爆發性增長的 關鍵,不僅僅基于雙端會員數據的打通,會員數據打通后的運營蔚為 關鍵。因為在觀影場景中,優酷和淘票票會員需求一致,優酷與淘票票的打通其實形成的是一條觀影閉環短鏈,優酷會員在平臺觀看預告片后,可直接到淘票票購票,淘票票會員在平臺點擊想看后,可以去優酷觀看預告片。
本報告期內優酷和淘票票的雙增長,表明在會員數據打通的同時,雙平臺不但有效挖掘到更多用戶的觀影需求,且對用戶在整個觀影環節中的所有需求及時給予了滿足。
其次是淘票票×天線貓。報告期內,淘票票與天線貓組成的電影宣發組合,通過科學決策幫助多部影片取得超預期的票房成績,比如來自黎巴嫩的小人物電影《何以為家》經過推廣后很終在內地獲得了3.7億元的超預期票房。
淘票票與天線貓之所以能夠形成共同宣發的組合陣線,一方面是因為淘票票與天線貓在平臺基因上是完美互補的,淘票票主要服務于C端購票用戶,天線貓則主要服務于B端的電影制片方;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天線貓與淘票票在電影宣發上形成的協同效應,可以讓宣發效果立竿見影,形成高轉化率。

財報顯示,天線貓在報告期內服務了60%的國內院線電影。截至目前,天線貓的片方入駐數量超過400個,服務影片數量超過300個,合作影片票房超過500億,覆蓋超百萬的渠道資源,接入新媒體賬號超81萬,日觸達用戶超7.5億。無論從天線貓覆蓋的電影產業鏈廣度,還是從其覆蓋的宣發流量池規模來看,天線貓在電影宣發上已經形成足夠大的勢能。
綜合來看,報告期內,淘票票×優酷,以及淘票票×天線貓,以組合式協同取得共同成長的核心動力,是對于用戶觀影前中后完整環節的集體持續賦能,淘票票、優酷、天線貓三者在宣發上的共振效應,同時也反哺了整個觀影消費生態。
在變數中進化
阿里影業所在的影視行業,近幾年在資本、內容、消費等方面始終面對著諸多變數。不過從財報數據來看,阿里影業的部分核心業務,依然在這樣的環境下交出了一份有價值的答卷。
其一,淘票票穩住市場份額。報告期內,阿里影業票務服務營收5.14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05億元增長2%。
自從觀影補貼時代遠去后,電影票價普遍走高,加上優質電影內容的匱乏,中國電影市場消費表現較為低迷。多份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我國電影市場電影總票房和觀影人次均呈現下降趨勢。
在觀影票務消費下降的不利外部環境下,淘票票還能保持收入與份額的穩定,并不簡單。這主要歸功于前面提到的與優酷、天線貓的生態聯動效應,雖然市場消費欲望不強,但在深度觀影服務的刺激下,潛在用戶需求是完全可以被發掘的。
其二,阿里魚的IP變現生態不斷加強。IP變現產業目前依然在高速進化,IP擁有者對變現速度和質量也在不斷提高。報告期內,阿里魚平臺IP平均變現收入達到165萬元,同比增幅達50%。
IP變現收入的提升,主要是因為阿里魚在綜藝、動漫、游戲、文創等各類IP變現上的能力得到提升,尤其是在IP變現渠道,以及協同上,阿里魚正在不斷創造一個強大的全面IP變現生態,為各類IP提供更好的變現環境。
比如阿里魚創新的“C2M”平臺模式,將IP變現結合自有的電商資源優勢,引入定制化能力,服務于消費者的個性化IP需求。目前,該平臺DAU增幅將近400%,已經完成4個千萬級眾籌項目、33個百萬級眾籌項目。
繼續沉淀,投資未來
面對持續變化的外部環境,阿里影業正在不斷積累,不斷沉淀屬于自己的優勢。
宏觀來看,以互聯網宣發為核心業務,阿里影業基于阿里文娛戰略,正在加速驗證自己的打法和方法論,以提高容錯率。淘票票、優酷、天線貓組成的互聯網宣發三角,將是這個方法論的基礎。
微觀來看,在集團數據和生態能力的基礎上,阿里影業正在不斷嘗試創新平臺型產品,把集成數據的利用效率提高,把集成場景的滲透率做大。基于阿里魚平臺的反向定制模式,便是典型。
不斷完善的打法,以及密集的創新整合,將成為阿里影業這個平臺型企業的成長基礎。在未來,這些基礎能力不但會讓阿里影業更簡單助推影視項目,而且還能使阿里影業的內容合作命中率逐漸提高。這種不斷累積的優勢,將成為阿里影業做大互聯網宣發業務的 關鍵。

處于沉淀期的阿里影業,本質是一個積極投資未來的遠視者。因此,眼下的業績表現,以及業績背后的一連串數字,其實對阿里影業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阿里影業的未來發展,以及未來發展背后的厚積薄發。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上一篇:淘寶的直播封面圖要求高嗎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10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