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近總有些朋友向我請教關于用戶運營的一些問題,尤其是以創業團隊居多。
只是鄙人不才,在這方面工作確實做的不夠多,不夠好,無法給大家提供很好的建議。而且我之前在團隊中也做過用戶運營的工作,雖然只有短短幾天,但那幾天對于我來說簡直就是一團亂麻。
因為我雖然對這方面的內容了解一些,但實際執行的時候就會發現一個問題:
要做的事情似乎有很多,但卻不知如何下手。
搞得那幾天我竟當客服去解決用戶的各種投訴了。
是的,用戶運營做不好的話就會做成客服。
正好恰逢團隊人員繼續調整磨合,我就又被換到了其他崗位。
而用戶運營的工作則由一位媽媽同事(就是我之前在《和優秀的同事一起成長》那篇文章里提到寫思維導圖寫的很厲害的那位)接手后,再加上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

終于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所以現在回顧我的這位同事帶領著大家慢慢把用戶運營做起來的過程,
我會有一種自愧不如的感覺。
因為有時候別人做的確確實實就是比你好。
不過沒事,至少我還可以虛心學習,不斷總結。
二
在講我們怎么把用戶運營做起來這件事之前,我仍然想先插個題外話。
同事這一段時間的努力也對于我在運營自己這個小小微信公眾號的啟發甚大。
因為我很近同樣也打算建立以本號為根基的讀者微信群,試水一下用戶運營。
不過同事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的作風實在是讓我熟悉到了自己的不足,對建立這個微信群沒有太大的底氣。
因為之前加過很多微信群,有些群剛開始建就死了,有的活躍一陣又死掉了,還有的半死不活苦苦掙扎的。
看著他們的“慘狀”,再結合我們自己的用戶運營工作,我開始逐漸熟悉到:
用戶運營這一運營大塊看似簡單,實則里面有很多地方需要講究科學與方法。哪怕僅僅是建一個小小的微信群。
建群雖然簡單,但維護好的卻鮮而有之。
所以我現在依然在進行反復的思考,和我的讀者進行不斷的溝通,為我想建的這個群尋找更多關于定位,內容,分享,維護方面的機制和想法。
無論你想做什么,在開始之前一定要慎之又慎,做了之后定要一步一個腳印。
我不希望自己建的微信群也會和大部分的群一樣,無序混亂,很終凋零。
假如很后的結果是這樣,那還不如不建。
三
好,回到正題。
我一直認為用戶運營應該是分階段的,各個階段有各個階段不同的套路(任何運營何嘗不是如此)。
以至于我的朋友問我京東怎么做社群運營,怎么不讓用戶去競品那購物時,我啞然失笑。
當一個公司的量級已經達到用戶幾千萬甚至過億的時候,
精致,靈活的社群運營根本就不需要去做了。
這樣的公司只需要做好產品,做好服務,做好活動,用戶的量級自然就會形成強大的推動力,推動著你往前走。
所以在做有大量用戶體量的用戶運營時(雖然我其實并沒做過),你的運營工作或許應該更多考慮的是一些體系化,普遍化,可以惠及很多人的運營方法。
比如建設用戶積分體系,做些針對各種垂直階層的活動等等。
而社群運營這種輕量級,點對點的運營方法則恰恰是創業團隊,小團隊,小公司極其需要的。
因為在剛開始,你的任何一個用戶,尤其是優質用戶,
都極其重要!必要時甚至需要點對點維護!
當你可以更好的維護住后,他們不僅可以為你后面的運營工作不斷蓄力,甚至可以幫助你串聯起其他運營部分。
這個我稍后將會用實例講到,但我先請大家一定要注重一點:
請各位姑且先把我們看成一個創業團隊,一個在大公司里的小創業團隊。
所以我們的很多運營套路,其實和很多創業公司,基本是一樣的,
比如用戶運營。
四
寫到這,各位應該可以看到,我今天所講的用戶運營基本都是和微信群有關。
那我們是怎么用微信群打通用戶運營的任督二脈呢?
這個首先還得從我們團隊內由分歧達成共識的故事說起。
在剛開始,我們團隊對于微信群這個事情是極其抗拒的,上到老大,下到同事。
當然除了我,我一直都是“圍繞產品建立社群”這一理論的堅定支持者,只可惜后來我的同事在這一方面比我做的還好。
為什么大家會如此抗拒呢?
因為當時大家依然飽受日活KPI的壓力。同事們認為,我們天天費盡心思地不就是為了把用戶拉進APP里提高活躍,你卻要搞微信群,讓用戶在外面玩,這不是左手打右手么?
當時我游說大家主要是從兩點開始游說:
1.建立用戶微信群,QQ群和用戶來我們APP里這兩點是并不矛盾的,究竟無論你建不建,他該來還是來,不來還是不來;你若不建,用戶們一定會去別的社群轉悠。
文章地址:http://www.brucezhang.com/article/online/10144.html